2017年8月14日星期一

苦乐思录2017.8.10


苦乐思录2017.8.10

 石玉林

一、“生命如灾 来日苦多”(生物世界就是一个悲惨世界) 据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以及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描述的事实可知:1.食物为生物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同时,一切生命的繁殖都以几何级数增加(即:1、2、4、6、8的类似于超级裂变方式)且具有无限增殖的潜力,而地球的承载能力却是一个有限的定数。因此我们看到,一切生命的繁殖势能总是远大于他们所需要的资源量。这种现象也类似于我们人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即:人们的需求总是趋于无限,而所拥有的资源却总是相对有限的。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生命们都生活在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世界中,实现了“按需分配”,他们富足、健康而惬意,宛如生活在“天堂”;一切事物皆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满意之下;他们终其一生都能 “风得风要雨得雨”心想事成。那么,这些生命们就会过于顺风顺水,他们的寿命与繁殖量将会由此而极度的延长与爆发。而这一局面必将导致生物们的过度繁殖与拥挤不堪,进而引发“人满为患”环境破产,以致全体灭亡。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经济社会是个总体艰难困苦的乌托邦,但是生活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也总体上活的不轻松­—— 高企的投资失败率、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彷徨踌躇的艰难经营、失业的危险、升职的艰难。。。。。大体来说,人为“制造”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们总体上是苦难的,而自然自发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总体上也是艰难的。人为的社会制度是不幸的,而自然本色的社会也是艰难的。或许,大自然本来就是让生命们降世受罚受苦的吧!

大自然为了寻求平衡,就会在生命的数量与资源的数量二者之间进行不断的调控、调整。这就有如经济学上的供需平衡一样 ,当生命的数量超过生存的物资数量之时,它就会利用短缺、战争、疾病等等痛苦来扼杀、抑制、削减过多的生命量,以使二者平衡;而当生产力、物资的数量超过生命的数量之时,它又会释放一些约束力,催生出大量的生命体,以增加“人口”的供给,使二者趋于平衡。 在大自然开始削减生命数量的时候,它将导致遍地的短缺、疾病、倒霉、不幸、争战、灾难,以此来折磨生灵抑制他们,从而达成“减员增效”的目的。而这个“减员增效”的漫长过程,对生命们来说将是极其残酷、痛苦、悲哀与无奈的,它会让生命们感到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由于大自然的这种残酷抑制与绞杀,生命之旅就注定会是一段血泪苦旅。生命们由此就被定格在了一个悲惨世界里苟延残喘。在这里,俯身皆拾的是短缺、激烈竞争、意外、疾病、倒霉等抑制事件,即:“生不如死”万事皆不遂人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地狱的景象。如:

    生命的世界,从表面上看还有着些许美丽,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悲惨世界,因为所有生命们都必须以无尽的相互杀戮啃食为生。君不见——狮虎及其幼崽的时常忍饥挨饿、患病的苦痛;狮虎捕食牛羊那活生生的活撕生吞之惨烈;雄狮杀婴之际母狮的撕心裂肺,及至还要与杀子“仇人”的雄狮交配并再次生子的可悲;牛羊也在时时啃食青草的身躯,青草绝非愿意绝非不痛的悲剧;君不见——人类那漫长历史上的残酷生存竞争,以及人与病菌等微生物之间的时刻搏杀。。。。。  细细看来,生命的世界就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悲惨世界、地狱世界。

“误入人生梦”,起初,几乎每一个人在年少青春之际,都会以为未来的人生将是精彩美好的,但是等绝大多数人到了中年之后才发现,原来生活的艰难困苦才是它的基色,少时的人生美梦不过是一个谬误与欺骗(造物主诱惑我们忍耐挣扎下去)。看看我们和动物世界,便可知其凄惨的底色、基础。我们看到,海滩上成千上万只孵化的小海龟们,它们是那么的稚嫩,那么可爱,但是它们却天生注定命运多舛,它们之中的百分之八九十将被海鸟以及各种食肉动物们啃食咀嚼,或者被海里的其他动物们吞食,仅有不到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十以内的能够成活,然而,即便那百分之二十的幸存者,它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会被其他动物吃掉,或者被疾病、饥饿等痛苦折磨致死。还有,其他动物如狮子、老虎、猴子、大象以及我们人类都是大致类似,虽略有不同,但所有生物其生命过程的本质与底色都是一样的,大同小异而已。千千万万的动物与人们,它们也曾努力奋斗过,也曾拼命挣扎着求生、挣扎着求取生活资料的富余,但是,“人不胜天”,绝大多数生命都失败了、痛苦的死亡了,因为悲剧是天生注定的,好多的挣扎都是徒劳的(虽然如此,几乎所有生命都还在本能的挣扎着,努力着求生、求富)。

 1、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认为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而补充不足。由此我们得见,人生在世,前路多灾!放眼望去,无数的灾难、疾病、丑陋都在等着我们,我们灾变的概率要远远大过我们幸变得概率。纵观生物世界,生命们的一生路途绝不是一条平坦的金光大道,而是一条崎岖坎坷泥泞难行的血泪之路。

2、“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极其脆弱、不堪一击的,我们的机体柔弱的创伤受损,病菌、物理化学伤害、饥饿寒暑等等,无不随时就让我们陷入巨痛不已的境地。生命在世,很多时候都是处于这样的两难境地——生,短缺与疾病等困苦时时觊觎,活下去将面临非常的艰难苦楚、痛不欲生;死,妻儿老小于心不忍,且又诚惶诚恐自戕无力,这真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的事。所以,庄子曰“寿则多辱”,“寿增辱长”。

 3、佛法所说“五蕴炽盛、无常至苦”此乃智慧之光;基督也告诉我们“人是因为具有原罪,才降生到这个世界来接受炼狱处罚及赎罪的”这也是真知灼见。这些深思熟虑的见解,充分的说明了造物主对生命们的抑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尤其是在生命数量明显大于生产力与资源数量之时。

 4、佛教说,人生充满着种种的遗憾和痛苦,在佛经中将它们归纳成为八种典型,名为“八苦”。这“八种痛苦”就是: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爱别离苦;6、怨憎苦;7、所求不得苦;8、五阴炽盛苦。苦,便正是来自于“不如己意”,也就是“无法令自己感到满意”,和自己所要求的、所渴望的有所差距,所以觉得不满意,觉得遗憾,觉得很无奈。基本上,一切痛苦的产生不外如此。八苦中的生、老、病、死苦,便是来自于“身体”是无常的这个原因,以及受、想、行、识等“精神作用”是无常的原因。简单地说,那就是:生命(精神作用与身体的因缘和合产生生命)的无常现象产生种种痛苦。

5、佛说,众生因为有许多妄想执著,总希望顺境永远在,逆境永不来,而这种来自愚痴贪婪嗔恚的“妄想执著”在“无常”的现象世界中都会被粉碎。而一个觉悟的人,因为他知道一切无常的事实,以空性的智慧来超越妄执所带来的痛苦后,他便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从而进入涅盘的大安乐,这就叫进入了极乐世界,进入了究竟涅盘的大安乐境界。佛到这个世界来,就是把梦中的人们唤醒,不要因颠倒迷惑而自寻烦恼,在妄生妄死中痛苦不已。 佛教所说的无常之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而它的广泛存在,或许是自有其道理的。

 6、我们看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精准的预测就是“测不准”也即:无常。因为,人们果能料事如神的话,那么生命们就会事事如意、顺风顺水,过度繁殖。这样,造物主的抑制力就会消亡,上帝就会失去权力,就会无法主宰、调控生命,上帝也不再是上帝了,万物也就乱了套了。正是因为我们对明天的不可测,我们的测不准、我们的无数意外,这才让上帝造物主成了我们的主宰,万物才得以有序运行。生命在世,如果凡事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掌控之下,那么,造物主就无法抑制生命的“超级裂变”繁殖。所以,造物主的杀手锏就是要不断的制造意外,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手法,让人们时常生活在措手不及、不得安身之中,并以此来抑制生命的泛滥趋势。(虽然这样会令我们痛苦不已,但这已经是苦中选优的最好结果了。) “生命实为囚徒,活着即是赎罪”。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原罪观,其观点在近代宗教改革新教领袖——路德、加尔文那里更是获得了更大的发挥,他们索性明指,任何人生来即是恶人,只有笃信上帝,才可能获得灵魂的拯救。原罪乃人人生而有之。人在后天所犯的罪,其实是人先天生而既有的原罪所蛊惑的结果,原罪是点燃罪恶的灵。律法的绝对权威遏制了人的本罪意识,在原罪面前却一筹莫展,因为原罪是上帝赋予人的,人之一生,拂之不去。基督又叫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代表上帝来到人间为人类赎罪。基督教认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违背上帝的意志,是“亏欠了上帝的荣耀”,这罪遗传给后世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灾难、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一个“罪人”。即便是刚出世即死去的婴儿,虽未犯何罪,但因其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仍是罪人。这“罪”与生俱来,故称为“原罪”。 原罪虽然并不是我们本身直接所犯的罪,但是由于我们是亚当的子孙,而亚当又是全人类的代表,根据圣经所启示的原则,我们也必须要担负这原罪的责任,并且受到原罪所引致的审判和惩罚。不但如此,我们也从亚当承袭了一个败坏的心,一个朽坏的身体,从而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圣经指出,原罪的影响临到世上一切的人,没有一个例外。 生活中,我们也偶有安逸舒适的时候,但实际上,这只是我们囚徒生活中的暂时“放风”。因为,在我们的生存路途中,那些不顺、短缺、艰难、失败、苦恼等问题要远远多于顺利、富足、成功、喜乐。所以,我们的暂且安逸只是我们囚徒生活中的暂时“假释”,不日我们将再次被收监囚笼。这也犹如吃饱肚子后的动物们,他们此时可以懒洋洋的躺在草地上晒晒太阳,还可以惬意的在地上打几个滚然后酣睡。但是,在这之前和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长时期的处在一种艰难的讨食状态;这也如同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我们的劳作工作日总是比我们的休闲假日多得多。我们的收获只是偶尔的,付出却是经常的;我们的惬意只是短暂的,艰难却是持久的。因此,生命们的实质显现为 “生命实为囚徒,活着即在受罚赎罪”!

7、中国的先贤达士们说 “入土为安,魂归故里。”这其实是在丰富的阅历之后,无意中道出了生死之实情。我们来自于尘土又归于尘土,尘土之中才是我们的故乡,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我们由于原罪(基督教言)而被抛入世间炼狱,在历经沧桑磨难之后再被死亡吞噬。那其实就是 “刑满释放”。我们死亡后回归尘土、回到“故园”,那是一种解脱、一种温馨,类似于我们重返伊甸园。因此我们不必恐惧死亡,许多的高士大德都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许多的古老民族也认为死亡是痛苦的结束,是浴火之重生。

 8、人在年轻之时常常误以为:多数人的生活是“苦乐各半、阴晴各半”的,而在其历经艰难步入中老年后才发现——生活原来是“苦多于乐、阴雨天远远多过晴朗天”的。叔本华曾说:人生来世,我们曾寄予它无限的美妙期望,一如我们在儿时和青年时期所抱持的幻想那样,以为未来将充满健康、平安、富足、美貌、体面、无忧无虑等等。但是,等我们步入中老年时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时常看见它就在我们眼前或者不远处,似乎我们伸手可及,但实际上我们就如玻璃瓶里的苍蝇一样,永远都是“前途一片光明,实际永无出路”,永远都可望而不可及。并且,非但可望而不可及,反而是常常的事与愿违。我们的人生常被无穷无尽的疾病、灾祸、贫困、丑陋、卑贱、竞争、忧虑……等痛苦纠缠不休,没完没了,犹如佛教所说 “世如火宅 苦海无边”。 生命的本质,时常呈现为一种失望与痛苦的状态。叔本华也曾言“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即使一个人身健体硕、富甲天下、权倾朝野、貌美如花也是不值得活的。因为,他所拥有的这些并不可靠,随时都可能失去,随时都可能坠入无尽的病痛、残酷的竞争。对人生寄予任何美好的幻想,其终究都只是一场幻梦而已。死亡!可能唯有死亡才能让我们魂归故里、安息自在。对人生的图景,叔本华将之描述为:人生就像一只不停前行在危机四伏的大海之中的航船,它航行在布满暗礁与风暴的海面上,它的一路航程满是痛苦的跌跌撞撞,虽已竭尽全力的去避免受难,但一路上仍将颠簸不止,最后,航船还是会被一个无法逾越的暗礁予以无情吞噬,以致我们最终失望之至的“没顶而亡”。 在我们年少无知和青春懵懂之时,我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妙的想象,我们以为未来的生活会浪漫而惬意,会如诗如画一般。但是,当我们人过中年时我们才知道,生活原来是如此艰难而不易,那简直就是一幅活脱脱的炼狱画卷,我们年少时曾憧憬的健康、美丽、富足、轻松与浪漫,全都化作了泡影并一去不复返,而得来的多是些失望、痛苦与不幸,我们的身体毛病不断、容貌丑陋猥亵、物资永远短缺、工作压力山大,并且还没完没了至死方休。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会发现,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被迫降低标准、不断失意失望的无奈进程。我们每一个人在年少青春之际,基本上都会怀揣壮志凌云的伟大梦想。可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却看到,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美梦都被打破,都在迫不得已的一级一级的给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降级,重新修正——我们从最初梦想成为王子、公主的至美目标,到中年的仅求丰衣足食平平安安,再到老年的祈求疾病康复聊以苟活……。在此程中,我们一再被现实所逼迫,不断的退让。这一过程几多无奈、几多悲凉!蓦然回首,我们人生之初的雄心壮志,而今只剩下瘦骨嶙峋的勉强求生。再回首,我们当初的豪言壮语,如今已蜕变成万念俱灰和苟延残喘。 常言“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回想我们在人生之初,青少之时,我们原以为,我们的未来会是一副无比幸福的人生画卷,那里有如伊甸园一般,我们生活在那里,健康、富足、衣食无忧;我们美丽健壮,只为诗情画意和浪漫而活着。然而,在我们长大成人,步入真实的社会生活之后,我们才发现,现实的生活,风刀雪剑冰冷如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人的大多数时间,都不得不为衣食住行而奔波操劳,我们的人生旅程充满了无数的疾病和各种各样的灾祸,它们随时都可能将我们击倒吞噬,而那美好浪漫的伊甸园式生活,却似乎永远也可望而不可及。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落得个勉强度日,碌碌无为。煎熬,成了我们人生中的常态,我们一如圣经所说,是一个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的罪人,男人们因此不得不面对黄土背朝天的终日劳作,女人们因此不得不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而饱受劳累与磨难。

 9、我们的生活,从远处看起来,确实就像是一副美妙的画卷,它饱含着诗情画意,让人产生无限的向往与期待。而当我们步入其中才发现,我们被骗了、我们上当了。真实的生活其实是一座生不如死的地狱,那里遍地都是短缺、疾病、艰辛与不幸,明媚的阳光下隐藏的是无尽的阴暗和苦痛。然而,当我们发现问题并试图折返时却已然来不及,一切都已经太迟。因为,我们已经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们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不得解脱。无情的命运之神,对我们的构陷、捉弄与嘲笑,是我们大多数生命无法摆脱的噩梦。我们所处的这个梦幻世界,隐藏着无尽的失望、痛苦和无声的哀嚎。这就像从远处看起来无比美丽的草原或深林,而当我们走进它、融入它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原来残酷之至,成群结对的毒蚊蛇蝎、虎豹狼虫围绕着你、撕咬着你;荆棘癞痢、瘴气极瘟,遍地皆是危险,陷阱无处不在。我们就像生活在其中的所有动植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为求生避祸而苦苦挣扎。所谓“幸福的人生”那不过就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它犹如垂钓者悬浮在水面上的鱼饵,极尽诱惑之能事,诱惑着鱼儿们咬饵上钩,它狡黠的让生命们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去食饵求生,以致最终吞钩丧命。也如同“曹冲称象”,我们就是那只被不断诱惑欺骗的大象,曹冲用香蕉吊在我们的鼻子前面,让我们感觉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吃到香蕉,但实际上,我们是辛苦一路也吃不到它的,我们被眼前似乎触手可及的香蕉一再诱惑、欺骗,我们为此而一再忍耐劳累,幻想着再咬牙奋力一点即可获取,但是实际上,那只香蕉却也是在不停的一点点的前移,如此循环,直至我们筋疲力尽被控制住后,这一切才告结束。 生命们常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总以为未来或有幸运的转机,进而迁延日久的忍受着现在的痛苦与磨难,继续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苟延残喘生活。而实际上,这不过是造物主设下的一场骗局,它造就极个别成功与幸福的范例,让大家看着这个成功的标杆、幸福的诱饵去拼命的努力奋斗,去持久的忍辱偷生卧薪尝胆,为跻身为成功人士而辛劳付出。但是,在多数人的人生将尽时才发现,那些所谓的转机与幸运,终其一生也不会出现,而人们为此付出的终生辛劳与努力,换来的却是无尽的亏损、失意与痛苦。

 10、我们看到,在我们还是精子的时候,我们就面临着无数的艰难征战、排挤厮杀,以及各种瞬息莫测的风险苦痛。在我们偶然有幸出胎成人之时,我们又面临无数的生存竞争与无常苦痛。能够成人是幸运的,但更是苦痛的。成人之后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生命如灾 来日苦多”,我们的人生旅程,乃是真真如铁的苦痛地狱。生命来世一场,实为被打入地狱来炼狱一场。曾有西谚说“哪里是地狱?人间就是地狱”。至于我们曾经梦想的伊甸园生活,也许只有在我们化为尘土之后才会出现。


 11、每天清晨醒来,这就是我们危机四伏恐怖一天的开始。辛苦的劳作、无数的风险、诸多的不顺苦恼也自此开始。睁开眼睛其实就是恐怖不幸的开始时刻,闭上眼睛其实才是安息、祥和、舒适之所在。从动物世界和人类生存史来看,我们每日醒来,其实不是来享受的,而是为应对和克服苦难与灾难的,是为了承受无常之处罚的。醒来之后,我们首先就要面对的是艰辛糊口、意外灾祸以及纷繁的杂务。如叔本华之意:所谓的幸福,那不过就是你躲过了多少灾难!所有的快乐,那只是你避开或克服了一些祸事之结果,仅此而已。减少祸事既是快乐,没有受灾既为幸福!因此,在我们在每天醒来之时,不应去寄望什么好事降临,而应去思索哪些灾祸与苦难可能来袭?思考应该怎样去尽力的防灾减灾。

 12、我们的生命也有如天上的繁星,因为不幸而坠如人间泥潭。自此,我们便一世挣扎却无法自拔,极尽努力却不得善终。动物世界如此,人类也如此。生命的旅程基本上就是倒霉、倒霉、再倒霉,失望、失望、再失望,安康平顺是偶尔短暂的,不幸倒霉苦难却是持久常态的,中国古人们常说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是人们对人生苦旅的经验总结。而“譬如朝露 来日苦多”的另一种解读是:人生譬如朝露了无意义,在往后的日子里,苦楚只会越发繁多。生命在世,所谓的健康、平安、富足、美满、长寿等这些人类渴望的美好东西永远都是稀缺的,幸福只是相对的,而疾病、灾难、不足、丑陋、死亡等几率则是常态的、绝对的。

13、生命在世,绝症、病痛、不幸、不足等达摩克利斯之剑,无时不刻不是高高悬挂在我们的头顶之上,威胁恐吓着我们每一个人。幸福是没有包票的、相对的,而不幸却是铁定的、绝对的。与其每天生活在它的威胁之下,不如早点自我结束这种痛苦;既然无法逃脱,不如主动引颈就戮。达摩克利斯之剑早日落下,生命们才能早得解脱。如果,灾难铁定不可避免,那倒不如让它早日来临!

14、李白曾赋诗《拟古其七》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拟古其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後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希望“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拟古其七》)。然而经过“赐金放还”、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经历,深感荣华富贵的虚幻,有时不免流露出一种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活着的人象匆匆来去的过路行人,死去的人仿佛是投向归宿之地、一去不返的归客。天地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此同声悲叹!那么,天上仙界和地下冥府又如何呢?“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古代神话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把药偷吃了,就飞入月宫;月宫里只有白兔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呢?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神树,太阳就从那里升起,如今也变成枯槁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森凄寂,无声无息,再也不能体会生前的毁誉荣辱了。苍翠的松树自生自荣,无知无觉,又岂能感受阳春的温暖?所谓“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这不过是“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罢了。诗人纵观上下,浮想联翩,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并没有什么永恒的荣华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结尾以警策之言收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实在不足珍惜!《古诗十九首》的某些篇章在感叹人生短促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享受的情绪,这是诗人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总结。

 15、莎士比亚也曾借用哈姆雷特的角色说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勇敢的?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若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大概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副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显示了这个原因,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讽,压迫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律法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所换来的鄙视,若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算清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负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那从来不曾有一位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理智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摘自《哈姆雷特》) 我们看到,哈姆雷特在经历亲人的背叛,情人的背叛等等磨难之后,这位人文主义者,这位至情至性的王子变得忧心忡忡,他开始不断思考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考虑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前那个热爱生活,把天空想象成“一顶壮丽的帷幕”的哈姆雷特,那个赞赏“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的哈姆雷特,那个仪表优美、举动文雅的王子,在现实中慢慢变得忧郁。此时的他,已经开始在生存与死亡中间犹豫,在悲伤与乐观间徘徊。最终,哈姆雷特用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的道义上的胜利,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人类和生命们的总体悲剧。

16、生命的徒劳: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生命的求生、求足、求成功的挣扎和努力都是徒劳的,能够获得生存、发展、惬意的成功者与幸运儿,那是少之又少的凤毛麟角。在一棵大树或小草的脚下,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它们自己的孩子(它们的种子),因为瓜熟蒂落而掉种入泥土等待着来年能够获得生根发芽、获得生存与发展。但是,我们看到,这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是万分之一)种子,它们的求生努力最终都是痛苦徒劳与悲凉的。因为,它们所降生的这片土地,一次只能容纳得一株树木或小草的存活,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种子)们,自它们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场悲剧。它们那艰难的挣扎与不懈的努力,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一场无用功,一场悲催的徒劳、失望与痛苦。不仅如此,即使那百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的幸运种子,在它们获得生存之后,也还是会在未来的生存发展之中,面临无数的激烈竞争与风吹雨打的绞杀折磨。 不仅是小树小草们注定是这样悲惨的命运,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注定是这种的悲催宿命。纵观植物世界、动物世界、人类的历史,我们看到没有多少生命的一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健康、富足、舒适、幸福、美好的。相反,绝大多数生命在它们的绝大多少时间里,都是生活在一个危险、短缺、病患、艰辛的环境之中,他们常常朝不保夕,他们时常危机四伏,他们经常处于忍饥挨饿、艰辛的奔波劳作之中。生命的降生,就如同被抛入一个“枪林弹雨、风刀雪剑”的残酷战场。在这里,无数的意外伤害、激烈的生存竞争、经济损失、疾病、危机等等灾变,就如同无数的枪弹持续不断的且十分密集的向我们射来,我们虽左避右闪偶有逃过,但终究不免中弹伤残及至身亡。据统计,一群初生的小海龟,在奔向大海的途中将有百分之七十会在途中被飞鸟吃掉,进入大海之后的幸存者又有绝大部分会被海鱼吃掉,仅剩的一小部分即便“长大成人”后也会有大部分被其他生物所猎食。这还不包括期间被饿死、疾病、意外、物理伤害等死于非命的那些海龟。即便是生育率较低,成活率较高的大象与人类,他们的初期死亡率虽然小了很多,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死亡率也很高,长成后的艰辛程度也很高。大体来看,低等动物与高等动物虽然在出生率与死亡率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受苦程度与受苦量却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出生率低、存活率高的动物们它们只是将初期的痛苦量向后移位而已。水中的鱼、天上的鸟、地上的一切动物和我们人类,它们全都是大自然残酷的“广种薄收”工具,全都是命中注定的受难者。生命的画卷,在这个星球上苦不堪言、哀鸿遍野;生命的悲歌,在这个地球上绕梁不绝、长哭不止!

 17、如果我们经历一次重大病痛,我们就会知道,在剧烈的病痛面前,我们曾经不断在脑海里憧憬幻想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在病痛面前,我们的尊严、理想、美梦等是多么的虚无缥缈、无暇顾及、无足挂齿。此时此刻,我们方能体会到“人类一千次的幸福也比不过一次剧烈病痛的折磨。”之谶语含义。幸福快乐如浮云翻滚轻忽略过,而疾病苦痛却是如针锥骨坚实不虚的。

18、事实上生命是及其危脆的,佛教《法句经》中说“人命危脆,朝夕有变。无常宿对,卒至无期。”,我们身边那多如牛毛、浩如烟海的细菌病毒随时都能将我啃噬的肢残体败,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出现的意外灾祸从来都如影随形,这还不说大气层一个喷嚏或者大地的一个抖动,就能让我们这些生命们就瞬间灰飞烟灭。我们的生命以及我们的平安、健康、幸福等,脆弱的就像寒风中一盏羸弱飘摇的油灯。我们的未来之路,潜伏着无数的虎豹狼蛇,随时准备跃出将我们撕咬吞噬;苦难如漫天雨点般笼罩在我们生命的整个旅程之中,我们无法躲避,只能浸泡在这无尽的苦雨中挣扎前行。

19、生命的征程,那完全就是一次逆水行舟的受难过程。生命们千辛万苦的求生图存,力争上游之努力(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却极易在一朝不幸之中而功亏一篑,一泻千里。在企业经营中有一则短板理论,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该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实际上,短板理论不仅存在于企业经营中,它也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之中,我们要办成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是需要很多个因素齐备方成,期间只要有一个微小的因素不健全、不到位,那我们就会功亏一篑,满盘皆输;都会由此而导致之前的诸多准备与巨大投入投资亏损殆尽。与此同时,由于“蝴蝶的翅膀效应”的普遍存在,这又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全知全能、面面俱到,把所有失败的因素都考虑到位,以防范排除失败亏损的悲剧。不但如此,反而是“蝴蝶的翅膀效应”常常导致我们顾此失彼,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四处救火,焦头烂额。常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千里金堤,溃于一穴”这就是我们人生艰难的真实写照。生物们命中注定的“至泄常在而至成不常在”之宿命,决定了生命之旅的灾变基色。

根据木桶原理可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它都是由无数的相关因素巧合汇集而成的。所以,一切的成功都是偶然的、短暂的,而一切的失败与不幸都是必然的、常见的且久远的。因此,人不能指望获得长久的成功,而只能指望获取一个偶然的、短暂的成功,而后就功成身退的静享平凡。纵观一切生物与人类,他们的成功都是那么的不容易,而失败亏损却又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故此,人应当仅仅努力获取一小段成功,之后就尽量身退,而绝不应贪功好成的幻想自己是“常胜将军”,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绝不能豪情万丈,雄心壮志的去准备干一番所谓的大事业。人一生的智慧和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不足的,而影响未来事情成败的因素却是无限多的,以有限的智力与能力去搏击无限的世间因素,那定然是以卵击石,必败无疑的。

从一个长时间段来看,世界上的生命们它们有生(生存阶段)的时间只是偶尔的、短暂的、局促的和不安的,而它们无生(死亡阶段)的时间却是必定的、漫长的、持久的和静谧安宁的。——“生不如死”或是一语成谶的事实。


生活从表面上看,或许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炫美画卷,但是深窥潜底,我们却发现,它的基底色永远都是恒亘的灰暗色调。有朝一日,一阵不经意的微风拂过,那画面上的五彩粉饰就会在瞬间灰飞烟灭,而画卷上留存的就只有阴森可怖的一片漆黑。 一波精子数亿大军,个个都拼命奋斗力争上游,都想争取钻入卵子而求得生存,但是最终只有一二尾得偿所愿,其余亿万都途中挣扎着夭折,痛苦死去。精卵结合,受孕降生,又一波亿万新生儿开始了新的一轮残酷求生竞争;一批幼鱼或幼虫、幼兽中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也将屈指可数,而绝大多数新生儿都必定悲惨而痛苦的夭折。新生儿长大成人又会开始新一轮的激烈的力争上游之竞争,最终也是只有极少数得偿所愿。在这些极少数得偿所愿的生命之中,他们又要开始在新的同级别竞争…….,即使到了食物链的所谓顶端如皇帝、国王或狮子、老虎之类,它们也会面临无处不在的明枪暗箭或细菌病毒的不时吞噬,残酷辛劳痛苦的竞争轮回不止,没完没了。顶端者尚且如此,那数以亿计的普通生命们的“人生之旅”就更是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了。

 20.生命中的成败得失:大自然或许为了抑制生命,就肇使绝大多数生命们在绝大多数的追求上求得反失,求成反败。相反,也常致使绝大多数生命们在绝大多数的躲避中,求避反遇,求败反成。我们绝大多数生命在生存的过程中都是力求趋利避害的,但是,造物主为了抑制生命的繁殖裂变,生命的过于优越而导致的“超生”,它不得不对此进行大力抑制,造祸世间,让绝大多数生命们在绝大多数的追求上都“求成反败,求得反失”;让生命们“每求必反”,以此来折磨生命,抑制生命。因此,我们看到幸运者们,造物主的宠儿们,他们往往都是“欲求予与、予与反得”的反其道而行之之人,而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们终其一生苦苦追求,却一生因求反失,逐成反败。


西方有一个定律叫“墨菲定律”——我认为也可将其理解为“倒霉定律”。“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
主要内容: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墨菲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
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 墨菲定律 ” 、 “ 帕金森定理 ”和“ 彼德原理 ”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墨菲定理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的钥匙。墨菲定理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墨菲定理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我们再举个例子: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

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不小心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
斯塔普将其称为“墨菲法则”,并以极为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 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
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西方的“墨菲定律”是这样说的:“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怕什么,来什么。越想要什么就越不能得到什么——“每预必反”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 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计划没有变化快。你越是害怕的事物,就越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平时不重要的时刻它不出错,而越是到了关键时刻不能出错的时候它越是反而掉链子。你上班经常带的一样东西(U盘、银行卡、会员卡等等),当有一天你觉得反正天天带都用不上,不带了。而实际可能就在你没带它的那一天,你真的就需要它了。

再有,既然普遍存在“墨菲定律”,那么我们也可以反“墨菲定律”而动,即:墨菲定理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每求必反”,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我们的希求定位在“想倒霉、想失败、想自找苦吃、苦行僧、想自虐、想贫穷受苦”等等之上,如此,墨菲定理那种“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之趋势,就会向反方向发展,进而反将获得较好一点的结果。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常常有这种“反向墨菲定律”的事情发生,例如:好多人在事业、恋爱、致富等等事情遭遇打击,陷入绝望,准备放弃,甚至预备结束生命之时,事情却起了反向变化,即:当你决定完全放弃之时,它反而让你无厘头的得到了;当一个很丑陋的男人追求一个美女看起来几乎不可能成功之时,他反而奇迹般的的成功了,当一对看起来佳偶天成的男女要结合之时,他们反而不可思议的分开了甚至仇视对方了;当大家都觉得一个人或一个项目不肯能成功时,他们反而成功了;当大家都觉得一件事十之八九会成功时,其反而莫名其妙的失败了;当一个政权或者国家看似必将倒台,结果它却反而日渐发展强大坚挺了(例如中国);而当一个政权或者看似将要走向正规发展壮大之时,它却反而走向了混乱贫穷(例如苏联、伊拉克等)。唱衰自己唱胜他人者反而自己获胜他人失败了,唱衰他者唱胜自己的反而自己失败他人却获胜了。。。。。。很多人和很多事就是这样,当你对其倾注心血寄予厚望之时其结果反而是让你大失所望,而当你对之不抱希望准备迎接失败损失之时它却居然反而成功收益了。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的莫名其妙,无厘头的。世界也时常是反向的。造物主让这世间的事,充满了嘲讽与意外以及反向结果。因此,悟性高杰出的人们(杰出是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学者等)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反常人思维而思之”“反常规而事之”,也一如孙子兵法所述: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成功人士也多是逆向思维,逆常人所认为的常规想法而动,做常人所难以想象之事,以至于他们得以脱颖而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孙膑等等,莫不如此。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凡事当先预估其可能带来的祸患!我们凡事都当先预估其可能带来的祸患而非其获利,每一日清晨当首先预想新日其可能遭遇的损失而非得利。因为,依据所有生物的几何级繁殖可知,造物主一个主要任务即是制造祸难以削减消灭很多生命“造祸世间”,也因此人们“凡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十之八九是失败、损失!”,人们每日每事的损失是很容易的,而每日每事获利是却是很不易的。所以,我们每日凡事都要首先预估一下它的灾变可能性,如此我们才能有充分的准备,最大可能的减少“短板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当我们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避灾避损准备预案之后,我们才更容易避损而收益。所谓“有备无患”“预则立,不预则废!”“夫未战而庙算(1)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即是这个道理。

可以这样说,世人绝大多数的失败损失,皆因其对将行之事预料不周、准备不充分、防范不足而所致。无论我们经商、从政、为学甚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其实都如同下象棋一般,如果我们“棋艺不精”经验不足、看棋不周不全面、准备与预算防范不充分,那么我们就十之八九会失败、会损兵折将、自陷绝境。因此,在一个墨菲定律横行的人世间,我们需要象一个学习象棋的棋手一样,不断的摸索积累对弈知识与经验,进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观全局、思虑周详、准备充分、防范到位”的能力,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失败损失,取得较大的成功收益。这就叫“有备无患”“备则收益,无备则损害!”(虽然有防不胜防之意外,但人们还是应竭尽全力的力求人谋的周详到位)。相信,只要我们对将行之事——准备充分、预算充足,那么我们就会十之八九的避害而获利,反之则十之八九遇害损利。




21.佛法《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细细思来,世间的万事万物实际上都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所以也可以说:其实,什么都是浮云!什么都是空的。又因“什么都是浮云”所以“人生在世,凡事都不必太执着!”。这无论是在人们对待自己的人生、爱情、事业,以及社会公平正义、政治、经济等等事物上的追求时,都理应如是作为:大致努力、尽力就好,而不宜耿耿于怀、壮志凌云的希求必成。很多事情,你越是希求它成功,它反而越是失败相反,而你漫不经心,它却反而不期而成。(虽然成败也都是浮云,但我们既然不得不暂存于世,那我们还是能享受一些成功的喜悦就享受一些吧!)既然“神马都是浮云”,所以我们只能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去生活做事。 古人亦云“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又因造物主为了抑制生命的超裂变而常使人们十事九败,所以,人生在世,也需要一些“凡事都不必太执着”的态度去面对世事。凡事都非常执着,一心只希求成功,不成功便成仁,其结果往往是“希望越大结果却失望越大”的适得其反。造物主的抑制、世事的无常、影响未来的无数因素等众多的不可测原因,经常使得人们曾一心一意寄予厚望的事情其结果却是失败徒劳,令人哀伤。而保持“凡事都不甚执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即使失败也无甚大碍,可以等闲视之,可以跌倒后再来。如此,反而更容易成功。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多是在不经意间获得的”等描述即是这个道理,而所谓的“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那恐怕不是普遍现象。很多事情,当你保持着巨大的希望之时,造物为了抑制你,便给你制造意外,让你失败。而很多事情,在你未寄希望之时,它反而让你收获意外之福。——因为这可能就是造物主的职责。 曾国藩也曾言“只管耕耘,莫问收获”,“苍苍者究竟未知何苦,吾辈竭力为之,成败不复计耳。”意思是说,上天的意思与安排究竟何为?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所以,我们只能竭力的去做,对于最终的结果其是成是败,我们无以计较。曾国藩的意思是你耕耘就好了,不要去担心收获。期待丰收,那你精神压力很重,会徒增苦恼。担忧和等待,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是障碍。你越在意它,可能它越不会来,你要做的只是现在不断地去准备,所谓的“不期而至,不期然而来到”才有可能应天意而生。梁启超也曾回信其自梁思成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算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是谓:山不问结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天;河不问结果,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一则忠告:———失败与苦难的弦音,一日都不可或忘!

22.生命在世,有些事情是需要依靠持久战才能获胜的,而在面对能量无边的自然之手时,生命们确是“久战必败”的。生命们的一生奋斗,其实质是在克服巨大的天然的抑制力,当生命们在挑战攻克大自然的抑制力之时,它们就只能获得偶尔且短暂的一时成功,绝难获得巨大且持久的成功,拼搏下去,最终都将面临失败,这就是“世上没有永恒的企业”、“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史上没有永久的成功者”之故的。联系到个人的努力,我们大致也只能类似于此,我们若只追求一时一事之偶尔短小的成功,则此事不难。但我们如果希冀获得巨大而长久的成功,那恐怕终将适得其反,落得个一事无成,一败涂地。故而,生命在世,常应“以桶水而沏杯水”、“集实击虚”以数倍的能力去争取一些较小而短暂的成功,并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为宜。生意如此,政治如此,人生亦当如此。“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我们若身陷美好的幻境且执迷不悟的追求下去,妄图获得持久的成功,那么我们必将会输的很惨,必败无疑。切记:——大自然那无形的抑制之手无处不在,它对我们的抑制之处也十之八九(“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即为此故)所以我们久战则必败!再则,人的无为而治其实就是在由造物主做主而为,以造物主“无形的手”为“主为”,以人们有形的手为"辅为”,这就是遵从造物主“无形之手”是我们的主宰之神。人是能力及其有限的,所以人们常常是“多做多错”;而造物神是“万能”的,由它多多做主作为,才能更加正确。故此,人生在世要尽量少做事、少有作为,要尽量少做精做,一生一世能够精做几件事就足矣,不要贪大求多。切记:人力是及其有限的,所以常常是““多做多错!久战必败!”

 23.环顾四周,我们身边有着数以亿计的底层孱弱老人们,可想而知,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曾非常努力的谋取成功,都曾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的力争上游“出人头地”。但是,造物主的客观规律却决定了——幸运儿、成功者、如意者只能是个别人。为此,这数以亿计的底层人士他们那千辛万苦的尝试努力,最终都化作了亏损、失败与痛苦失意。对此,我们不可不查。我们应当吸取此中教训,要“看破红尘”,要尽力的破除对成功、如意的幻想迷梦,居安思危、常思常败,并做好自己一生都将失败,一世都将苦度的思想准备,莫让幻梦缠绕毒害自己尚能苟延的生活。即便偶有尝试成功的机会,也当做好最坏的打算,随时要对亏损破产甚至崩溃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挂念“失败常有而成功不常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去做一些尝试。我们要用“劫后余生,狱中偶乐”的淡定态度去面对偶然的成功,常思“我们已是注定的罪人,受罚的苦痛已是不可更改的铁律。在此期间,我们偶然获得一些成功,那也只是“狱中放风,暂时不痛”而已。对与成功,我们应该怀着“有便有了,没有也无所谓”的心理,对它不寄厚望,不存贪念,并且“不忘败常,不忘苦长”。

 24. 生命旅程有着严重的苦乐不均衡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顺心如意的事少之又少,而意外倒霉灾难的事却多如牛毛,时时令人愤怒,并且各种重大疾病以及灭顶之灾如影随形,完全将我们死死的笼罩其中,使我们不得解脱。我们就像那小有薄技而又自以为是的孙悟空,费尽百般周折但终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无数的人们倾尽全力拼搏一生也难有所获,即便极少数的成功人士,他们也随时随地会面临崩溃以及意外、疾病、死亡,灾难无时不刻不笼罩在我们的头顶,随时会将我们吞噬。对于艰难的生命之旅,很多人在历尽失败之后仅仅只希望平平安安的活着,再平平安安的走(死去)都难以如愿;很多中老年人在历经年轻时代的拼搏失败,耗尽资本之后,转而只希望能够足衣足食、健康平安的生活下去,临终前能安静的离世。然而我们看到,仅此些许的要求人们都求之而不得。在此后的无欲生活中,他们还是要经历无穷的短缺、意外、灾难与不幸,而在他们离世之前,又要经历巨大的病痛折磨,我们看到医院里那些即将离世的人们,他们所受到的那惨不忍睹的病痛折磨,简直让人痛不欲生,欲哭无泪!人类如此,万千动物们亦如此,生命降世如确有不可饶恕之重罪重罚。

 25.依据帕累托定律可知:存在一条78∶22“宇宙法则”,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按78∶22这样的比率存在的。比如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及其他气体占22%。人体中的水分占78%,其他为22%等等。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存亡成败也基本如此,百分之八十的生命将夭折,仅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能够存活;动物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捕猎都将失败,仅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机会才可能获得成功;人们百分之八十的努力都是失败的结局,仅有极少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事情是成功的;并且在自然状态下,市场经济与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努力创业的人们也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能有幸获得成功,其余那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将失败,与此同时,那百分之二十的成功者与成功企业及产品,又足以抵消养活及胜过那百分之八十的失败者与失败企业及产品。(也因此,市场经济及自由民主的环境,它们虽然更符合自然规律,比计划经济与管制专政环境要好很多,但是它们并不能保证身在其中的人们容易成功。相反,它却常常使得大多数人们更容易失败,即便如此这也已经是人类能够找到的最不坏的制度环境了。人类在这个灾变的世界中不可能获得主体的幸福,而顶多只能获得一个最不坏的生存结果。这一点不可不查!) “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它不仅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还体现在我们的工作、投资、经营挣钱上。据悉,有统计显示,一般的企业经营中他们百分之八十的项目都是不怎么赚钱甚至是失败亏损的,仅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是赚钱的,但是,这赚钱的百分之二十却足以抵消那百分之八十的不赚钱及亏损。一个人的一生的投资挣钱或其他方面的努力,也大都呈现出百分之八十为失败亏损,仅有约百分之二十是成功的“盈利”的,而这稀少的百分之二十的成功往往足以平衡那失败的百分之八十的现象。

“关键节点决定一事或一生成败”——人生所谓的成败,有无成就?其实主要就在于他的几个关键节点(重要事情)的成败上。几个重要节点、拐点上成功了,那么他的人生就成功,而几个关键点上失败了,那么他的人生就失败了,就一无所成。至于平时的那些绝大多数的非节点时光,则基本上都是无关痛痒的,起不到关键作用的时光。这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二八规则”——80%的成就仅来自与20%的作为;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努力与机遇。。。。。。。

似乎人生也就几个关键点,成败主要在此,其他的百分之八十都是错误、亏损、失败的,也许这百分之八十是一些必要的试错铺垫,但是这个代价会非常之大,你的人生的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精力、金钱将耗费在此,并且还无有收获。古今中外,好像那些成功了的人物(不管是学界、商界、政界等等),他们的成功也就只是在几个重要节点上取得了迅猛的大突破、大发展,其他那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他们也都表现的“碌碌无为”。不仅仅是人生如此,即便是我们想做的具体事情,也常常是百分之八十是失败的,仅有约百分之二十是成功的。

我们一生中的80%的时间及所做的事情80%都是失败的,因此我们的人生80%的时光其本质上都是“不安、沮丧、彷徨、痛苦的”,仅有20%的时光及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令人高兴的。我们20%的成功与收获就能补偿、养活我们80%的时光及所需。我们的努力赚钱行为,就象狮子的捕猎谋生一般,其80%的出击都是失败亏损的,仅有约20%是成功收获的。——因此,少数的几个关键节点,就决定了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一生成败与否。

2/8规律决定了大多数人的一生,一路走来,满地都是梦碎、心寒、失败、亏损、艰难、痛苦。一个人到了耄耋之年,回首往事之时,你会发现——你的一生曾有过许多美好的梦想与追逐,你曾一次次付出努力去冲击致富、或者其他成功等心愿,但是现实却是:你迎来的只是一次次的失败、亏损、难堪与打击、一次次的梦碎伤心。一路走来,一地鸡毛!一路走来,留下的是长长的一串失败痛苦,是一路的血和泪!一路的“尸骨残肢”!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儿时阶段,我们都是满怀美好希望、美妙梦想来开启我们的人生之旅的,我们梦想憧憬着自己“长大我要当科学家、文学界、企业家、发明家、领导人。。。。。。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的长大,直至终老,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人生旅程,只是一个不断遭受打击,进而不断降低梦想标准的一个悲剧过程、梦碎过程!我们曾经的梦想几乎无一实现,不但如此,我们反而是越过越糟糕。我们从少时的最高理想,不断受挫降低标准,最后仅仅只是想得到普通的“身体安康、衣食无忧、安居乐业”都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了,以至于“少病痛、吃饱饭、有个安稳的家”都成了奢侈品,成了一种奢望。悲剧!从这个意义来说,叔本华所说的“降临人世,其实是一场欺骗”毫不为过!

 一个人回首一生,基本上就是一大推的失败与亏损以及一大堆痛苦与磨难的集合,失败是如此容易而成功却是如此艰难与稀少,这让人唏嘘不已,进而感叹“一日之事,十之八九逆尔意;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人生一世那接连不断、没完没了的失败,很难不让人陷入恼怒不已、痛苦不堪的境地,同时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世如火宅,苦海无边”的佛家箴言。此中,虽然有些百分之二十的成功足以抵消甚至超越那百分之八十的失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那仅仅是个别幸运的宠儿们的专利,绝大多数人们的那百分之二十成功,即便能够抵消平衡那百分之八十的失败,但也仅仅只是聊以糊口而已。生存的艰难,生命旅程的不易与不幸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

26. 人们也常由这两种说法化生出人生的三重境界。即: 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一切都是新鲜的,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人生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发生了变化。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易在现实里迷失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许多人到了这一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人生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既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也是成竹在胸的体现。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与反思,我们形成了较为深刻的思想观点,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对世界的认识具有了立体感,虽然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这一阶段我们看得更透,更明晰。 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大师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为做人与处世。对于自己来说,人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境界,似乎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一直都是三个阶段交互错杂,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又看山还是山,反思过来,终于明白原来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历练,更多感悟。 有人认为,第一重境界所描述的无疑是常人状态,认为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天经地义;后来对万物之实在性发生怀疑,这便是哲人境界;最终悟到虚妄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偏执,见到世界依旧是它的本来面目,这可谓是佛家境界。 人(甚至动物)的一生,从年龄段来看也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甚至动物)在他们年少之时,往往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在此阶段,孩子们多数时间都是在嬉戏欢笑,仅有一些被父母和老师束缚不甚自由的烦恼。并且,他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从不质疑。这个阶段的生命们往往不知生命旅程的艰险,他们多数时间只知尽情的嬉戏欢笑。即便到了青春期,他们也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他们常常幻想憧憬着未来自己能获得姣好的容貌、美好的爱情、体面的工作、幸福的生活。此时,他们往往雄心壮志,准备为美好的未来努力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时常沉浸在美梦之中。除此之外,他们仅仅只是厌烦父母的管教束缚以及暂时得不到美食美衣、想要的恋人等烦恼。总之,他们总体看到的未来是一片明媚的美轮美奂的天空。 第二阶段:当人们(甚至动物)走过青春期进入中年阶段时(大约三十而立的阶段),他们会发现现实的残酷,生存的不易,世事艰难,想得到的东西似乎永远也得不到。此时,他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总之,他们总体看到的未来是阴郁寒冷的天空。 第三阶段:当人们(甚至动物)步入大约“四十而不惑”的年龄段后,此时,人们(甚至动物)历经了各种风风雨雨、顺境与逆境、轻易与艰难的摔打锤炼之后,开始有些看破红尘,开始有些淡定。此时,他们会对自己年少时与年轻时期那不切实际的美好期望降低要求,修正期望值,不做过高的要求与期望。这一阶段,人们往往开始步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生命的三个阶段是:从一开始的过度憧憬虚幻的美好未来,天真的以为世界就是一个童话世界,浪漫世界(极左);到过度的认为生活就是残酷的生存竞争,就是艰难。此一阶段,人们其实在过度的信奉“人生达尔文主义“(极右);再到历经了左右的锤炼后认识到了生命其实不是太左也不是太右,而是普通的“中庸之道”,看出“神马都是浮云”。无论轻松还是艰难,无论欢乐还是痛苦,其实他们都是浮云,都需要波澜不惊、淡定。

 27、生命们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快乐的心情与感受,如果生命们在没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甚至正处在危机之中,他们感觉岌岌可危即将大祸临头之时,那么他们的心情绝对会是糟糕的,绝对快乐不起来。就如同一个人已经滑落到悬崖边缘,即将崩溃之时,他们肯定是轻松快乐不起来的,这时他们只能是紧张、郁闷和痛苦的。然而,在生物世界所谓的安全保障几近稀少,相反,灾难、短缺、亏损、崩溃却极易发生。生存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所以快乐也总是很少的事。对于人类来说,他们只有在幸运的获得了充足的生活资料(衣、食、住、医、行)后,才能有轻松快乐的基础。假如,他们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病痛缠身、负债累累、隐忧不断、被人鄙视…..那么,他们将是绝无轻松快乐的可能的。健康、丰裕、有保障,这是人类乃至所有生物们的快乐基础。然而,这对大多数生命们来说,却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大多数生命们终其一生都处在一种勉强度日、苟延残喘的紧张、痛苦状态;许多的动物和人们他们常常处在短缺的状态中难以自拔,他们时时被生活所迫,活的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中火烧火燎却又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如此,他们怎可能心情舒畅笑容满面呢?。

28.从理想的角度去审视死亡,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它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解脱,一种对艰难苦苦挣扎的如释重负。纵观动物世界,成千上万的新生命他们苦苦求生,结果仅有很少数者可以幸运得存,而这些得以幸存者在他们未来的生存之旅中又要为那短缺的食物、性、尊荣而苦苦打拼,并且最终也仅有极少数个体才能获得,即便获得这些后,他们又不得不面临终老的衰弱、病痛等等巨大的苦难。所以说,死亡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这应该是毫不为过的。生命的死亡,意味着生灵苦难的结束,至少是对衰老病痛这些难以忍受之折磨的结束。

29.人来到世上的终极归宿 ●传说古希腊雅典城建成时神留给人类的箴言:“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人类正信都认为,人是从天国堕落到这里的,堕落过程就是从无私到有私的过程,佛家把灵魂叫元神,元神元神,原来你是善良之神,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宗教都教化世人要修善,要返本归真。 ●人从娘胎一降生,已经是有私有罪的了,因为他的灵魂是因私才堕落下来的,但出生时,比起人世间一生,是最纯洁的时候,保留的天性即神性比较多。老子说:宝贵者,赤子之心。古人常说天性天性,单纯善良,是很有道理的。 ●佛说人世间苦海无边,劝人回头是岸。人身得苦,正好还业(西方叫赎罪),讲‘离苦得乐’,‘苦尽甘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苦修善,返本归真才是做人的目的。

30.纵观我们所能及的所有物体,蓝天、土地、石头、水流、月亮、外空星球等,可能只有地球上的生命这些物体们才有巨痛的知觉与神态。难道我们真是从天国堕落到这里受惩罚的?难道我们只有经历生命的巨痛、磨难、赎罪后才能重返无痛自在的天国,西天极乐世界?并且,还据一些科学理论论证(一部科教纪录片《来自星星的你》),地球上的生命是来自于外星球的撞击携带而来的。难道我们这是由天国被抛入地球上受苦的?

 31.为什么我们听到的有些音乐,看到的有些诗画,它们美轮美奂犹如天籁之音,世外天国?有诗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为什么有些敏感的诗人、艺术家们愿意为美而死,为追求如诗如画的艺术世界而死去?为什么夫子曰:朝闻道,夕死足!道,天道也!冥冥之中,人生来世就是为了来寻道,寻找天道?天道通往天国?难道我们就是一群摸索探寻天路的“天路客”?难道在我们的世间之外,真有另一个纯洁、美丽、自在的“极乐世界”?我们感官之中的美妙世界,为什么都冥冥指向那意念中的天国?难道传说中的神佛天国真的存在?难道人及生命体们真是神的子民?难道生命真的是从天国堕落到地球世间?难道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历经一番磨练赎罪后,准备返回天国,回归天性,返本归真?

32.只要看看动物世界与人类的历史便可知:生命的世界悲惨不易,艰辛痛苦挥之不去!短缺是永恒的经济学基础,也是生命们永恒的基本状态,因此,生存竞争激烈而残忍且无比残酷(动物之间的生吃活啃令人发指,被撕咬者那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人不寒而栗。),还有,随时都有可能来袭的意外事故、疾病也是挥之不去的梦魇。种种现象说明——造物主造就生命们,不是让他们来享受伊甸园里美好与快乐的,而是让他们来接受处罚,接受严刑拷打的。有人说“要感谢造物主赐予了我们生命,造就了生灵万物!要感谢造物主赐予了我们食物、健康、美景、舒适、惬意......”但是,如果我们诚实的面对事实,我们将不得不承认:造物主造就的生物世界,它们虽有时候呈现出一些富足、安全、健康、长寿、惬意的现象,但是那只是表明现象,其内在的本质却是——永远都是短缺,生命们为了短缺的生存资料需要竭尽所能终生奋战,血战不止,“物竞天择、胜者生存”是天造地设的亘古不变的生命运行规律。因此,那些短暂的、少有的“丰衣足食”衣食无忧、健康快乐,其只是残酷的生存战场中的“中场休息”,短暂的、少数的丰沛平安之后,短缺艰难困苦、疾病、意外灾难还将继续来袭,“阴魂不散”。因此,对于“感谢造物主造就了这个世界,感谢造物主造就了万物生灵,感谢造物主造就了我们!”这一说法,我们能不能予以反思呢?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我们应该诅咒造物主,诅咒它造就了生命,造就了永恒的苦难,无尽的悲痛与剧痛,诅咒它造就了我们呢?看看草原上森林里血战的动物们、看看我们人类漫长的艰难历史、看看生物之间必须互为食物,生吞活剥相互啃食,看看好多动物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动物撕咬啃食、遭遇意外、饥饿、病死......那血淋淋、那一幕幕,可见造物主造就的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残忍啊!我们难道不该诅咒造就这一切的“造物主”吗?我们难道没有权利痛恨它吗?有时候你就能感觉到“造物主真坏!”,它时常搞出一些“屋漏偏遇连夜雨的”的几何级连锁坏事,逼迫的生物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走投无路。比如:一些人刚刚遭遇失业或者生意失败,积蓄即将耗尽之时,偏偏又遇见家人罹患重病,而且还可能一个接一个的扎推患病,甚至偏偏又遇到债务到期债主讨债......总之,祸事很容易非常的离奇的扎堆的连环的出现,它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兵连祸结,节节升级,几何级升级”,使得一些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逼迫的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走投无路,痛苦不堪。


33.或许,麻醉剂是造物主恩赐给人类用于解脱剧痛生命的圣物,死亡才是摆摊悲痛生命的唯一途径。生命们能够死亡这是莫大恩赐,假如生命不能死去而是无尽的活下去,那么动植物与人类将会经历无穷无尽的竞争、艰难、病痛,那才是真正的苦海无边。因此,“快活一把就死去”不失为一种睿智的理念------在艰辛的生命过程中,也偶有一些舒适快乐的事情及时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追求幸福的,既然长久的幸福几乎没有,那么我们就将偶尔闪现的幸福拾起享受一下,之后旋即离去死去。据悉,趋利避害是生命们的本能,“快活一把就死去”可能是最好最大的趋利避害行为。一般人闻听死讯降至大多恐惧不已,而睿智的人则淡然甚至欣喜,因为他们已看破生死,迟早要来的死亡,那晚来不如早来的好——早死早完事儿,一死了之,一了百了!一切起伏都归于一条直线,一切都了无而平淡,时空安然祥和,多好!多好!


34.好了歌

(曹雪芹《红楼梦》中诗词)

好了歌,中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小说中为跛足道人所做,甄士隐彻悟后进行进一步注解,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和宗

教思想。文中还有与之相和的《好了歌注》,承接并引申了《好了歌》的思想。诗歌内容隐射小说情节。



作品原文

甄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

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

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

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及《好了歌注》均为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这两首歌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

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

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

、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甄士隐听后,诵出了《好了歌注》。

《好了歌》堪称《红楼梦》古典文学经典中的经典。《好了歌》宣扬的是一种远离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好既是了,了既是好,表达的是佛教

的“万事到头都成空,及早抽身了尘缘”的思想。


35.生命的世界常常都是“每欲皆反”,每次你准备奔向成功、迎接成功之时,结果你往往都会迎来苦痛的失意。相反,每当你准备迎接苦痛的失败之际,却反而迎来不坏的结果。

36.生命的不可知论——当我还是熊孩子的时候,我很喜欢玩蚂蚁。我喜欢看他们齐心协力,万里跋涉,有条不紊。酷暑的一天,我坐在台阶上看他们努力地搬一块奥利奥的碎末。渴了,于是就随手拿起矿泉水牛饮一通。喝罢,低头继续看蚂蚁,发现矿泉水从嘴里漏出落在地上,正好打在奥利奥大军上。蚂蚁们在水里四脚朝天,奋力地挣扎,却无能为力。我无意中洒下的水对比蚂蚁的大小就像一个浮在地表的小池塘,任何蚂蚁碰到了它都会被表面张力所吸附,半天不能脱身。我站了起来,惊诧地不能说话,因为我顿悟了为什么我去了那么多次Sunday School却都没能成为教徒:在蚂蚁的世界中,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吹一口气就是狂风,我倒半瓶水就是洪灾;我鞋子一撇就是分开的红海,我嘴巴一抹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面包。我提脚一踩它便是死,我乖乖坐着它便是生。在蚂蚁的世界里,我就是它们那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理解的“神”。那么,假如真的有一个更高一级的存在,他跟我的关系最有可能像我跟蚂蚁之间的关系:我是卑微的,他是万能的。他的一举一动对于我都会有颠覆性的影响,却不是我能控制的,也不是我能理解的,也不是我能预知的——我无法理解他的动机,我只能在不理解他「存在」的状态下感受到他的一举一动给我带来的后果。综上所述,我不认为蚂蚁能够理解我的存在,所以我也不认为我可以理解更上一层生物的存在。于是,我相信不可知论。

37.不可知论作者:李扬扬
一、
人的耳朵接受声波,眼镜接受光,鼻子接受气味,触觉感知形状(这个已经不太准确了),味觉感受味道。人类就是通过这些感官来感知这个世界的。
也就是说,如果某种东西不能通过人类的感官来感知,那么人类就无法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用说去了解它了。类似的这种东西太多了,随便点举例:电磁场。人类只有通过磁铁才定性地认识了这种物质,通过科学仪器才定量地学会了计算这种物质。
而人类如果想去认知人的感官无法体验到的事物,那么首先肯定是得将这种无法体验的属性,转化为人类可以体验到的属性,只有这样人类才会更好地认识这个未知的事物。

二、
虽然人类能通过有限的感官来部分地感知这个世界,但是,感知的结果往往是生物性的,而不是客观的,比如说,在色盲人士的严重,我们所感受到的某些颜色就是另外一种颜色。
而且,从物理上来说,可见光也只是电磁波的一种,只是这种电磁波的波长在某个范围内而已。
所以:
1、假设有另外一种生物,它能感受到的光线,是另外一种波长的电磁波,那么它看到的这个世界就会跟人类所看见的世界完全不同。类似的生物比如篇幅和鲸类,也许在人类看来他们是在用超声波定位,但是在他们的脑子中,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图像。
2、色盲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中的大部分人都带有色盲的基因,那么,主流的人类对颜色的观点就会不一样,那些少部分地能正常分辨色彩的人将会被视作是异类。

三、
但是好在人类拥有了抽象思维,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能通过感官的认知,根据观察到的变化,发现某些规律性的变化,并将其抽象出来,从而认识这种事物。
但是这种抽象地认识往往需要有熟悉的抽象对象的铺垫,所以,如果某种事物,只能通过抽象地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才能认识,那么这就是第二层的抽象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只能是在已经拥有了对第一层抽象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够拥有。所以,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更多更深更熟练地建立抽象认知,从而认识更加多的事物。

四、
但是,尽管人类拥有了抽象思维,但是前提还是得能转化到人类通过感官能认识的基础上,但是,有些时候,事物的规律更我们日常认识所得的经验完全不同,这时人类就难以想清楚事物了,最典型的就是量子力学,其中最著名的争论莫过于薛定谔的猫。
也许在微观的世界中,没有存在这个概念,而这是人类不可想象的。
也许真的有多维的世界,而这也是人类不可想象的,比如,二维的纸面,人类只要把纸折叠起来,那么就能在三维的空间中,容易地到达二维平面的另一个地方,所以,如果在多维的世界中,只需要将三维的世界折叠,四维世界的生物就能能容易到达三维的一个远方,那么,如果时间也是一维的话,时光旅行就只需要想办法折叠时间就能实现。
但这些,都超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五、
人类的语言是最伟大的发明,语言使得抽象思维成为了可能,因为那些抽象的事物都能转化为语言的符号,然后通过符号来思考抽象事物。
但是,人类在发明语言的时候也往往会有漏洞,这些漏洞体现在那些不同语言之间难以表达的词语上,学过外语的都会很明白这点,所以,多学习一门语言往往能扩大认知的能力。

六、
人类的所有科学成果几乎都是建立在客观观察这个基础上,也就是在不对事物造成影响下来观察事物自身的运行规律。
这就又有了两个问题:
1、问题在于,如果观察会对事物运动造成影响呢?比如很多事物是运行在无光的条件下,那么人类如何观察到?要么打点光方便观察,典型的就是夜间的动物摄影;要么发射电磁波,然后根据回收的时间差成像?比如电子显微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其实是对事物会造成影响的。光波和其他的波必然都会携带能量,这就会造成某种影响,而且,也许还有其他的影响,人类至今还没认识到。
2、观察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当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时候,这个观察者已经成了事物系统的一部分,从而与观察体进行了某种互动,从而观察到的结果并不是客观的。

七、
人脑只能思考已经记住的东西,而人的记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如果对某样事物不专注,就很容易遗漏掉一些关键的细节,从而导致错误的思考。


八、
上面如果没心情看,那么说个简单的
如果你没有去调查过,你知道你家门前的树上有几片树叶吗?你知道你有几根头发吗?看来这么近距离的东西我们都不太可能知道。
如果你没有看过一本书,你知道那本书里讲的是什么吗?似乎不花点时间去输入大脑,这个世界就有未知的领域,但是,书看得完吗?

38.生活永远比想象的艰难得多!

生活永远艰难,还是只有今夜如此? 墨菲定理决定了——生活,它总是有一万种方式将你置于窘境。人生在世,我们以我们有限的眼界与智慧,要去面对应对那无限多的变化的世界,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将时常是失败倒霉与艰难的,因为我们总是无力应对。世事无常,变化多端,我们如何能以有限的能力去应对这千变万化的身边环境呢?所以,我们的总体生活就是时常的失算与失败和痛苦。
生命在世,求生求收的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并且还将永无止境,因此,人生的劳苦与艰难就是无穷无尽至死方休的过程。
生活永远不按你想象的出牌,生活常常不按你预想的方案走,它绝大多数的结果是让你失望受损的。你人生的绝大多数的谋划规划,它们都将是失意与受损而且痛苦的。最艰难永远不会是此刻,生活没有更难只有最难。生活永远比想象的艰难得多!
《Leon》事实上生活永远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小时候如此?它会越来越艰难。而怀特说生活的主题永远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大容)

39、当一个人倾尽努力,成功还是从不降临,而失败亏空却是没完没了的纠缠不去,并且绵延不休的病痛、孩子的不幸、贫困、屈辱等等一涌而来。此时此刻,抗争、挣扎、努力、奋斗的人们大多会觉得“累了、疲倦了、绝望了、不想再挣扎努力了、想放下了、想死去了”。细细想来——人生在世,想要获得那么一点点的成功与收获都是那么的难上加难、劳累不已,而失败与损失却又是那么的轻而易举、防不胜防。如此经历十数载,人就不免开始气馁泄气了:没意思,无论你怎么努力,成功与收获都永远不来,相反却是失败亏损打都打不走,永无止境的纠缠不放。至此,身已累,心已冷!身心俱疲,寒心不已,绝望袭来!算了吧!挺不住了,斗不过注定的悲惨命运了,从此懒得回应抵挡恶浪袭来,就让那滔天浊浪汹涌而来吧!让它吞噬自己和自己的一切吧!反抗太累,并且完全还于事无补,那么还不如静静的躺下来,任由灾难袭来,任由它来肆意的蹂躏与践踏我,我真是懒得反抗懒得挣扎了,这样太累,既然反抗挣扎也无用,还不如安然主动的“引颈就戮”算了,至少这样会死的轻松一点。对此,定会有人反驳说“这是懦弱的表现、悲观主义、不负责任”等等话语。而君不见,好多努力奋斗的人,他们一生勤勉兢兢业业,甚至从不饮酒作乐消遣,但是数十载下来结果如何?结果是:成功还是从不降临,而失败亏空却是没完没了的纠缠不去,并且绵延不休的病痛、孩子的不幸、贫困、屈辱等等却一涌而来。这样的结果,想来再坚强的人也不免灰心意冷、万念俱灰吧!因此,当厄运无法驱除之时,躺下任由厄运的杀戮就不失为一种明智安逸的选择。

叔本华在《论自杀》》中有论:普林尼①说过:“生命并非是令人快意的,我们 不必费任何代价去延长它。无论什么人,必有一死,虽然他的生活充满着憎恨与罪恶。 心境烦恼的人,有一个主要的救济,即大自然所授予人的最崇高的幸事适宜而死,此法 的最佳之处,就是每个人都能利用它。”他又指出:“对于上帝来说,也并非能使一切 事物都成为可能,因为他即使情愿去死,他也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在充满辛酸的人世间,死亡便是上帝给予人的最令人心满意足的恩赐。无独有偶的是,在我们的戏院里,还有一些如: 《穆罕默德》中的主人公帕尔米拉、《玛利·斯图亚特》中的摩提墨尔,还有奥赛罗和迪尔茨克伯爵等等,都是自杀而亡的。难道说,哈姆雷特的独白是一个罪人的冥思苦想吗?他仅仅宣称了,如果我们必然受到戕害,那么,死去比留在这个人世间更可取,这就是真理!  当生活的恐惧超过了死亡的恐惧,那这个人就会立即了其终生,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可是,死亡的恐惧又是如此的顽固,它就像是守卫在离开这个门户时的哨兵一样,要是 这种终结纯粹是消极的,是生存的突然终止的话,倒会使没有了其终生的人廖廖无几了。 幸好还有积极的那一面,那就是肉体的毁灭。人之所以会畏惧死亡,就是因为人体是生 命意志的表现形式。 然而与死亡哨兵的搏斗,一般说来,并不像远远的看去那样艰难、辛苦,这是由于 肉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相抗衡的缘故。如果我们身临沉疴,又奇痛难忍且经久不愈,我们 就会漠视其他的痛苦烦恼,因为我们所想的只是要让身体康复痊愈。同样的,巨大的痛 苦使我们对肉体的痛苦感到麻木了。我们蔑视肉体上的痛苦,当然,要是肉体上的痛苦 大于精神上的痛苦,就会分散我们的思绪。所以,我们总是以肉体上的痛苦来分散精神 上的痛苦,也正是这种情感使人容易自杀,因为那些相携而至的肉体痛苦对那些备遭精神痛苦的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极度忧郁的人往往容易自杀。在这些案例中,他们对肉体痛苦的蔑视尤其明显。任何企图驾驭他们情感的努力都是不必要的,就他们自己而言, 也没有作这种努力的要求。一旦旁边没有人守护,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阴森可怖的梦魇中,极度的恐惧就会惊醒我们,因此也就祛除了全部因黑暗而生的阴影。生活就是一个恶梦,当那极度恐惧瞬间迫使我们惊醒时,世界上的暗影便不复存在了。


40.世人常说要感谢造物主给了我们生命,其实很多时候造物主坏透了,它残忍之至,它能违背常理让一些人一霉再霉再再霉,让人灾连祸接,伤口上撒盐再火烧。相反,它又能让坏蛋们好事连连“锦上添花”延绵不绝,这哪里有天理啊?造物主造就的分明就是一个不仁不义、不公无道、没有天理的地狱。

41、有时候静静思来,死亡是那么美好!死去的安静、安然、无动于衷、万事不侵“任而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安享静谧”,死去的安宁美好状态是任何实物都无法比拟的美妙境地。死亡后,无论缺衣少食、富贵骄奢、疾病天灾、人情世故、人祸纷争,风吹雨打、日晒寒暑等等各种灾害都不能在伤害到它,各种所谓的成功福喜也不能再鼓动它、扰动它的心神,它是那么的坚实无侵,它是那么的安逸、祥和、坚实、宁静,它是真正的如诗如画般的美妙仙境。

42.无处不在的2/8规律.一个人一生中的80%的时间与精力资源基本上都是失败的,都是在进行试错,都是在为那20%的成功做“投资”、积累、铺垫。一个人一生中能有20%的时间是成功的就不错了,甚至很多人连20%的成功都难以拥有,他们终生失败困顿。动物们也基本如此,它们80%的生育都失败死亡了,仅有约20%左右才能成功存活;它们80%的捕猎都是失败的,仅有约20%的是成功的;更甚者,人类以及动物世界,它们中的80%者都是造物主用来试错,用来“广种薄收”的牺牲品、失败者,仅有少数20%的“精品”“精英”幸运儿才是造物主真正想要的。“造物主”造就那众多的80%“普通人”,其目的也可能是为了“广种薄收”,在众多的出生者中海选出那少有的20%的“优良者”。世界好像是为那20%的幸运儿成功者准备的,其余那80%的人都是附属品。生活的愉悦也好像是只为那20%的幸运儿准备的,其余那80%的不幸者们的生活只是在无尽的苦海之中挣扎而已。运动会也是如此“海淘”——仅有20%的优胜者被海选出来,其他那80%的运动员都是失败的,都是被用来大浪淘沙筛选掉的“沙子”牺牲品,至于“金子”,那仅仅只是20%的优胜者幸运儿的专利。美女也是如此,80%的女子都相貌平庸,仅有20%的女子是美女,“造物主”造就100个美女,其用意可能是用“广种薄收”“大浪淘沙”的方式来挑选出那仅有的20%的美女;成功的男子也有如此现象——“造物主”造就100个男子,而成功者却仅有约20%,80%的人都是失败者,这可能就像尼采所说的“精英、天才与庸众、群畜”哲学那样残酷。造物主造就100%的人,其目的可能就是用一种“广种薄收”的方式,在这100个人中间筛选出20个“优质品、精品、精英、超人、幸运儿、成功者”并给予他们优越惬意的生活,至于那筛选剩下的80%的多余“劣质品、残次品、庸众、群氓、不幸者、失败者”,造物主将对他们进行折磨式销毁,让他们深受意外灾难、贫困、疾病、艰难、屈辱的折磨进而消减他们的寿命。造物主也或有生产人或动植物等“生物产品”的工作任务,但是它可能只需要优质品、保留优质品而厌恶、淘汰劣质的“生物产品”。

20%的人拥有80%的社会财富,80%的人仅拥有20%的财富。80%的人生活的很艰难无趣,而20%的人却生活的精彩快乐。80%的人生活在“地狱”,20%的人生活在“天堂”。政治领域、军事领域、商业领域也都普遍存在2/8现象,“军事天才”“商场奇才”仅仅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庸众的士兵、及其普通的打工仔。历史都是撰写少数精英的,而非众多的普罗大众的。历史也可以说是精英写就的,而非众多的普罗大众。精英领导着“群盲庸众”去工作生活,所以国家会有领导人、军队需要首领、企业需要企业家,少数精英就像蛇头一样是重中之重“头亡就身亡,而普罗大众就像蛇的身子那样断一些而无足轻重。一项军事行动、一个商业项目、一个新产品的推出等等,都是80%的前期准备工作,仅有20%的实施时间与资源,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的兵马,80%的粮草、大战1天,准备一年”是也!

2/8法则、马太效应在我们的世界里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个团体,它要么就是泡在“恶性循环”的泥潭里“苦海无边”,并且越挣扎就会越陷越深,要么,就是跨进了“良性循环”的蜜罐子里“左右逢源”怎样做都获利,甚至不做任何事都会不知不觉的收到收益。除非,这两个常见的极端突然来了一个突变转折,至此,那泡在“恶性循环”的人,才能跨入“良性循环”的列车一路加速奔向成功,而那些泡在“良性循环”中的人们也才会转向步入“恶性循环”的列车上,一路向下加速雪崩。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必然处在这两个极端的状态(两列反向行驶的列车上)跌宕,非此即彼,没有中间地带、中间道路。例如:共产党如今就处在“良性循环”的列车上左右逢源,而民运就处在“恶性循环”的列车上苦苦挣扎却越来越难。很多的个人与企业也是如此,我们当重视这一现象。

43.人生成功幸福与否,与他的天赋灵性感悟能力、预感预判能力,精准预测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犹如一些军事天才那般,其灵感灵性的预感能力对胜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商业、政治大才也是如此。

44.薛西弗斯的神话》(法语:Le Mythe de Sisyphe;英语:The Myth of Sisyphus)是加缪的一篇短文,全文长120页,法语版于1942年出版,之后于1955年发表英文版,由查斯丁·欧伯令(Justin O'Brien)翻译。短文的题目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一则故事。短文中,加缪用西西弗斯神话来比喻生命本身,探讨了自杀的问题及生命的价值。借此他引入了荒诞主义哲学,此哲学认为生命没有意义,除了我们构建出的价值外没有价值。他向人们发问,在这样一个琐细的世界上,除了自杀还能做什么?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为卓尔不凡的智慧惹恼了众神。作为惩罚,他双目失明并被判永久的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着大石头滚进山谷的结局。
加缪发展了“荒诞人”的观点,这些人永久地意识着生命的终究无益。他认为这是继构成宗教基础的无法证实的信仰跃升外唯一可接受的。加缪甚至不能完全接受存在主义。对真理的找寻在卡缪看来是无益的,因为科学会不断推翻曾经被认为坚不可摧的信条。加缪广泛地从文学哲学中寻求素材(特别是杜斯妥也夫斯基),他描述了荒诞意识的历史发展并总结说西绪弗斯是终极荒诞英雄。
加缪把现代工厂办公室的工作比作薛西弗斯永不停息而又毫无意义的劳作。一些人很喜欢这个比喻,这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尚-保罗·沙特与加缪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否定自由意志,而前者认为它是自己哲学的核心。在这部作品中可见加缪对自由意志的驳斥。

45.对于人生,人们原本的愿望是:希望衣食无忧、健健康康、身健貌美、平平安安的安度几十年的光景,最后再在死亡之际象入睡安眠一样没有痛苦的死去。如此,才算是成功的走过了一生,如此,人生才能算是满意的、幸福的、正面的,但是事实却绝非如此,事实上人生与我们的基本愿望相反,它世事无常多变,让我们难以捉摸、难以应对,它使我们难以平安惬意,却反是谋生艰难、病痛繁多,并且临死之际痛苦不堪,备受折磨甚至屈辱。如此考察,人生总体上是违背我们意愿的一场噩梦,它是让我们失败和痛苦的。造物主造就我们降生来世,不是为了让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妙过程,而是让我们来经历炼狱苦痛的。降生来世是不值得庆幸,不值得感谢的事,相反,死亡才可能是一件值得庆幸、感恩的事。理性思考的结果是:生命是不值得贪恋的,死亡也不是令人厌恶恐惧的事!人生大致并不美好,死亡可能并不苦痛!

46.生命难有轻松与快乐!所有的生物一生都处在激励的生存竞争之中,它就如同一生处于战场之中,其紧张而激烈,并且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除此之外,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无常、难以捉摸、难以掌控的世界,而且我们还注定是那么的危脆柔弱且易损、易亡,稍不留意就会大祸临头;生命的过程犹如逆水行舟,历经千辛万苦才能积累些许积蓄,而如果稍有差池就会“一泻千里”亏损殆尽。生命的生存,竞争激励、危机四伏,如此,生命体们怎能不时常紧张防范出错?我们怎能轻松快乐的起来?试想,任何一个人、一个动物身处战场之时怎能轻松快乐得起来?怎能不时刻小心翼翼、紧张兮兮的?处生在这样一种艰难重压的环境之中,它该如何轻松快乐得起来?——生命在世,物竞天择,艰难与重压常在而轻松与快乐不常在!也因此,世界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紧张兮兮的动物们,却很少看到“笑容满面”轻松快乐的动物;人世间到处都是表面轻松快乐而背地里痛苦不堪的人们。也许,生命们只有在死去之后才能“百害不侵”,才能轻松从容而快乐吧?

当一个人、一个企业处在即将断粮、破产、重病袭来、危机重重、迫在眉睫......之时,他的心里一定是阴云密布、心事凝重、忧心忡忡的,而他的脸上必将是整日里愁眉苦脸不会是笑容满面、轻松自在、嘻嘻哈哈的,一个人只有在收入富余、丰衣足食、身强体壮、家庭和畅之时才能心宽颜乐。


47、生命里的保障:一个生命的一生之中,健康、富足、成功、平安这些是没有保障的,而相反的疾病、贫困、失败、灾祸这些却是有保障的,极其容易的。这种严重不对等、不平衡说明——造物主造就生命们,其意图不是让它们来享受轻松快乐的,而是为了让它们来饱受磨难的。个人和企业赚取也是如此——成功与平安是没有保障的,而失败和灾难却是轻而易举、防不胜防的。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造物主和市场那只“无形的手”,会自然的造就并保有一定比例的幸运、成功与安康之人与企业(这是“无形的手”所决定的、所注定的),让它们在灾难重重的生存过程中得以安度,否则这生命的世界里将尽皆是破产与自杀,造物主造就是生命世界将无以为继。

自由主义其实也就是自然主义,其要求政府对经济无为的主张,其实是在主张让自然之手“无形的手”来为我们做主,由它来自行调控以达到其大自然的顺理成章的世界秩序。自由主义反对政府用人为的办法,用人工的“有形的手”去干预“无形的手”的调节行为,它们认为这干预、干扰、破坏了自然之手的调配与安置,认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将来必有报应,必有“报复性回调”的灾难。

48、“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这句话说的有些轻描淡写了,实际上,“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的本质是:人生之事十之八九都与你的本意相逆反,十之八九都在与你对着干、反着干;人生在世,造物主让十之八九的事都与你拧着、对抗你、迫害你、玩弄你、愚弄你、嘲笑你。所谓“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其实应该是“人生之事十之八九都出意外、令人烦恨,让人愤怒、痛苦!”,如此不顺折磨人的人世间,它有什么活下去的意义?活的越久基本上是积累的磨损、磨难、愤怒、痛苦越多,就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这个人世不值得活,早日离世才是明智的选择!

49.本质上来说,“一切的结果与现象,都是造物主用它那无形的手的调配的结果、都是上帝的安排!”,造物主有其“好生之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生命体得以存活了下来,这就可以应证造物主用它的无形之手、“好生之德”护佑了众生们。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生物世界,死亡率很高,短缺、贫困、疾病、不幸等等痛不欲生的现象也非常普遍,这也说明造物主是非常残忍的,他在造孽!当一些生命们被造物主无形的手调配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之时,我们就有理由痛恨、咒骂这残忍的造物主、老天爷。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大多数人总是在祷告“感谢上帝”“感谢上帝赐予我们食物”“感谢上帝赐予我们平安、健康”,但是,当很多人贫困交加、饥寒交迫之时,人们为什么就不敢谴责、咒骂上帝造物主了呢?人们常常祈求“万能的主啊!请赐予我和我的亲人们安康幸福吧!”但是,世间不幸痛苦的人和其他生命比比皆是,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怀疑造物主的善良本性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痛恨与咒骂与他呢?

50.生命旅程的艰难困苦随处可见,动物世界、人类历史普遍都呈现出一种广泛而深重的苦痛篇章。自由型社会与管制型社会的两种制度选择,其实也只是两种不幸的选择,既:集体主义是普通人的一条通往奴役苦难之路,但是自由主义也只是一条激烈竞争、瞬息万变、没有安全保障的艰难之路。集体主义比自由主义会产生更多的苦难,但自由主义也让很多很多的人们生活的艰辛,它时常让很多人茫然无措、自由出错,一错再错,失败与亏损俯拾皆是。

51.人在拆台,造物主在搭台: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搭台,努力让自己积累起富余的资源,使得自己一生安心安逸舒适。然而,造物主由于需要抑制生命体的几何级繁殖,它就在无形中给诸多的人们拆台,让人们陷入墨菲定律,时常倒霉失败,象许多的动物一样,千辛万苦才搭起来的高台,一瞬间即被暴雨摧毁。人类与大多数动物一样,多数时间都在经历着“逆水行舟”“功亏一篑”的悲剧,唯有少数幸运者,它们幸运异常,致使它们搭台的速度高于被拆台的速度,它们搭台被摧毁的次数远低于其他不幸者,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成功人士、富裕人士、安逸人士。一个人要成为成功人士,就必须要使得自己搭台的速度快于被意外拆台的速度。

52.讲到海明威,自然会讲到海明威的死。我很能赞成他的想法,假使不能超越自己的顶峰,不能overpass the peak(超越高峰),那么死是最好的。无关勇敢或者懦弱,只不过死是简单而又方便的解决一切问题的捷径。
尼采的“适时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巅者最光荣。”的思想也很吸引我。曾到达过事业、爱情、财富的顶端,然后只会是转而下跌(衰老、疾病、贫困、丑陋、屈辱、疼痛等等),再达到顶峰似乎不太可能,我们何必要向动物那般一直拖到无法忍受、无可奈何之后才由外力来杀死我们呢?既然造物主赐予了人类自杀这种能力,那我们何不适时的自裁,以避免被动的被外力以痛苦屈辱的方式折磨杀死我们呢?“适时而死”这可以将我们的人生定格在自己最辉煌、最幸福的时刻里、时光中,如此我们才不枉此生,才不至于最后悲惨的收场,这多好!主动的在享受一番后赴死,一如“火一把就死”“过把瘾就死 ·王朔”那样多好,何必非要拖到最后贫病交加、病痛缠身、形销骨立、屈辱不堪、烦劳儿女之时再由细菌病毒来将我们折磨致死呢?造物主赐予了我们主动的能力,我们何必又要被动而的去死呢?我们可以快乐的自裁那又何必要在病痛中痛苦的死去呢?自行赴死是自愿的行为,被动死去是被迫的,哪个更符合自己的意志呢?哪个更舒服一些呢?显然是前者。


53.每一天都会被耽误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在今天对明天要做的事情做出计划安排,但是每次到了第二天却都会被一些杂七杂八的意外事情所耽搁,打破了昨日原定的工作计划,并造成我们每次都无法完成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目标,如此日复一日的每日被杂七杂八的事破坏计划,进而累计导致我们的一生都被破坏,“俗务缠身”一事无成,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是失败,倒霉的意外俗务越多;越是倒霉的意外俗务多,那么失败就越严重。而越是成功的话,幸运的意外助力也越多;越是意外助力多又会越发的成功多多,“左右逢源”即是。此一现象必须要高度重视!


54.有时候,你会感觉到苍天好像时时处处都在专门与你作对,它让你的灾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它让极小概率的阻碍一再出现在你的工作生活之中,好像是苍天长了眼似得专门针对你给你下绊子,阻扰你求得些许生存资料。此时,你真是烦不胜烦,恨不得一死了之,以自己的死来诅咒这个邪恶的、没有天理的、坏透了的上苍。


55.万事万物都天然倾向于溃败(失败)

任何一件事都具有走向失败(衰败)的天然倾向

万事万物都天然的向失败一边倾斜

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生活十之八九不幸”,我们的努力十之八九是失败亏损,向财富金字塔发起冲击是人们十之八九是“丧生”,金字塔的脚下“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任何一件事物的成功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关联因素偶然汇集而成,只要其中的一个组成要素不到位,那么此事就会“功亏一篑”彻底失败、亏损。这就像“木桶原理”那样,只要有一块木板不到位或者破损,那么整个木桶就会报废,虽然木桶的其他木板做的很高、制作者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这却也等于零,是徒劳,枉费投入,因为只要有一块木板不到位,那么其他的所有木板都盛不能盛满水,而这就意味着目的未达成,以为失败、满盘皆输。

任何事物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成千上万的各种因素组织齐备(凑齐)了方可达成。而这成千上万的必要因素,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全盘皆输,导致其他的万千投入与努力都化为乌有。


任何事物要想取得成功,那些成千上万的相关的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出问题,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整体垮塌。这就像搭积木,其中任何一块倒塌都可能导致整体垮塌。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需要成千上万的相关因素予以配合,任何环节的纰漏都将导致满盘皆输。因此,要做成一件事是很艰难的,而要让一件事失败则轻而易举。这就像“逆水行舟”,力争上游那需要万般努力、千辛万苦才可能取得些许进展,相反,如果是不想争上游,那么只需稍稍松手,或者随便一个失误,就能使你的前期努力一泻千里,倒退见底。

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天然的力量把它向下拉扯,向失败一端拉拽的倾向,这是达尔文发现的“生存竞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使然,也是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所观测到生命们悲剧宿命。这个虽然看似残酷,但是,这却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如果成功是那么的容易,而失败却不容易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很快人满为患,因此,这也是一种残酷而苦痛的“幸福之路”。造物主让破坏的手常在,而成功的手不常在!所有的生命也是如此,要想求生那是千难万难,而要想死去那却是轻而易举。贫困、疾病、死亡无时不刻不在拉拽着生命们向下,而助力他们保有生命以及让他们活的更好的力量却非常匮乏。——生命在世,死易生难!力求成功,成难败易!

事物走向失败腐烂的倾向天然常在,而走向成功的倾向却极为匮乏、如凤毛麟角。因此,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是会常常出现失败的,失败是常态(所以不必恼怒),而成功却是少有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很容易出现失败的,失败是常态,成功的偶态,因此,当我们遭遇许多的失败之时,当谈定,因为没办法,这是事物的天性使然,我们只能更加努力的小心翼翼的将成事因素组织的更好,更加完备,如此我们才能求得一些成功。


一个孩子,如果不加管教,他将自然的倾向于学坏而非学好。一个人如果不给他向好的压力与动力,那么他本能的就会倾向于好吃懒做、自由懒散,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因为人的天然本性倾向于好逸恶劳。一个团体、社会,如果任由他自由发展,它是会走向坏呢,还是好呢?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是应该主动加压约束呢?还是应该“无为而治”呢?一个社会是应该由它自由发展的好呢,还是由政府来计划约束管制的好呢?还有,一个政府如果不加以约束与制衡,它也将自然而然的倾向好逸恶劳、作恶与为所欲为,因为人在缺乏约束制衡的情况下,天然的倾向于节约劳力成本,既“省事”,而最省事的途径就是作恶(例如:偷到与抢劫)。这也是“自由市场经济”与“集体计划经济”之争;也是“无政府主义”与“全能政府”之争的源泉。理清这些理论争执对人类的行为准则很重要,但有时候也是“剪不断理还乱”。

56.生命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试错

每一个生命们,当它们要做成某一件事情、某一个项目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试错,都是在众多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中排除失败因素,进而寻找到成功。世上的每一件事都有无数的因素所组成,都有无数的因素会影响它,这就像蝴蝶的翅膀可能导致暴风雨一样,因此每一个生命们要做成一件事,其都会面临无数失败的可能性,这也如同“水桶效应”一样,我们要做成一只合格的水桶,就需要很多片的木板都齐全不出错,哪怕只要有一片木板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木桶“功亏一篑”。由此可见,生命们做事谋生之艰难。例如:狮子老虎们捕猎的成功率只有约20%,80%的捕猎投入(投资体力、食物的消耗)都是失败亏损的;例如:我们人类找工作、投资生意,那也是失败率很高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是一旦成功,基本上就能弥补回来那些因为失败而投入的资源,甚至有些还会大大的超出失败投资而收获颇丰(但是,也有一部分成功是不足以弥补之前失败亏损的,甚至是成功后依然欠债,及至崩溃致死),这就是所谓的“2/8法则”以及“马太效应”。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之下,人们的求生以及投资行为自然也是在不断的试错,其失败率也很高,既然有失败,那么就必然有资源错配浪费,就自然有效率损失与生产低效的问题。虽然如此低效,但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依然要比集体主义计划经济的效率高,因为,集体主义计划经济的政府,其在投资生产的决策、资源配置之际,也会大量出错,并且其出错的概率会比市场配置多的多,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市场的价格导向,以及公有制的责任心不及私有制......等等。因此,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他们的生产生活是很不轻松的,而在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他们的总体生活会更加不易,这也许就是“物竞天择,艰难求生”吧!所有的生命都不容易,他们求取生存资料的过程都将是非常艰难的,除非个别极其聪明或极其幸运的成功者、继承者,只有他们才一生丰衣足食,才能安逸的享受生活。

两难的选择:不试错就无以求得生存及致富,而试错就可能产生大量的失败与亏损,已有的资源亏空。动物们也是如此两难——食肉动物们不出击捕猎就可能会饿死,而出击捕猎又容易失败而亏本(以前吃下的食物资源化为的体力消耗);食草动物们不转场找食就会会饿死、渴死,而转场又会面临食肉动物们捕食危险,以及过河、摔跤等等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因此,这两难需要生命们自己去权衡、去平衡。

57.人生在世,销量(正)为王

人生在世,要想求得生存及及幸福,就得通过“生产”与人交易而获得收入,只有有了收入我们才能获取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且也只有我们收获了大量的生活资料之后,我们才能资源支撑去获得幸福与快乐,否则,我们将陷入缺衣少食“弹尽粮绝”的死地,在我们缺衣少食命悬一线之时,我们是绝对做不到开心乐观、幸福快乐的,一个人及其家庭在“山穷水尽、弹尽粮绝”之时是绝难心情舒畅的,是一定会时常愁眉苦脸的。因此,人生在世——销售为王!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销量为零,那么他就会收入为零,而没有收入,他就会“山穷水尽”陷入绝境,他就会没有幸福与快乐可言,相反,如果一个人(正)销量(有利润的销量)非常的巨大,那么他的收入也就会非常巨大,而收入巨大那么他生活就会十分丰裕、多姿多彩、幸福快乐。所以,我们要努力增加销量,这种销量包括:劳动力、智力、技术、以及各种产品与 服务。

为了获得较大的销量,人们几乎从小就在为此而辛勤做着的准备,我们自小就被送入学堂辛勤的学习,家长的用意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较高的技能、才能,以使得他们将来有竞争力,能够被社会所需要,最好能够获得很多很多人的热切需要,最终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较好的销量(包括:孩子的技能、体力、知识、生产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从而过上优裕、富足、幸福、快乐的生活。

为了获得较大的销量,人们绞尽脑汁孜孜以求,他们想尽办法去创新改进产品与服务,以求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购买。

为了获得最终的高销量,人们在营销之前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资金投入思考、研究,如果成功,这些投入的资源能获得回报,但是如果不成功,这些前期的漫长而巨大的投入都将亏损。


为了获得最终的好销量,人们激烈的竞争着,各行各业都显得“人满为患,商满为患”,各行各业各种商品与服务都显得“供过于求”,销售十分艰难,那些畅销的商品与服务基本上都是在夹缝中才获得的一星半点儿的“凤毛麟角”。

为了获得最终的好销量,人们时时处处在寻找商机,在“供满为患”的拥挤市场中,艰难的找寻着新的商机,艰难的尝试着改进升级创新产品与服务,以期能够提升自己的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以致最后能够胜过其他竞争者而获得较好、较大的销售量。在这个创新、探索、找寻的过程中,探索的人们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与艰苦(包括身理与心理的),这就如同远离现有的成熟的人和事,而踏入一片未知风险领域,那里因为不成熟“人烟稀少”而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葬身于此,其失败的概率远远高于成熟区。因此,这也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即:呆在成熟的“老市场”“老产品、服务”里则“人满为患”、竞争惨烈,销量不足,而离开这个激烈竞争的成熟产品与服务领域,踏入一个新的产品与服务的开创、开发、升级之“新天地",这样又会陷入一个危机四伏异常难行的“新大陆”,对于探索这片“新大陆”,如果成了,那么就会获取一片巨大的新市场“新天地”、销量惊人、收获惊人,相反,如果失败了,那就会非常悲惨,亏损巨大。


为了获得好销量,人们冒着极大风险去努力探索、创新,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身理心理以及时间、资金的代价,如若成功则则销量可观、收益颇丰,而如若失败,那么就会亏损巨大,甚至负责累累,生活将陷入窘困。

为了获得好的销量,很多的人们殚精竭虑、左右为难、犹犹豫豫,不知所措,生活陷入紧张、困顿之中;无数的人们穷尽一生也没能找到“畅销”致富的项目,甚至还为此背负了巨额债务,穷困潦倒。而那些有幸找了、获得了“畅销”的人们,他们无一不是从万分拥挤的“夹缝”中才艰难的、幸运的找到的、获得的,他们“独具慧眼”拥有超人般的智慧、眼光、勇气与幸运,方才使他们在拥挤不堪的“找金(找畅销、找好销量)”竞争场里,寻得了一鳞半爪。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能感觉到,在我们寻找畅销项目时“你想到了,别人也想到了;你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甚至是“你想到了、看到了的市场机遇其实别人早就想过了、试过了。”,找金场拥挤不堪,十分不易,但又不得不拼命参与竞争,因为要生存下去就得在那里求取,要生活的丰沛就更得在那里掘金,唯此一地,别无他途。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畅销赚钱的项目,但是一生都没能探寻成功,仅有极个别的人,才“独具慧眼”“万里挑一”的有幸抓住了成功。

58.心情快乐的基本条件

试想,当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费都将用尽,且还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及希望之际,这个人怎能不忧心忡忡,怎能不愁肠百结?他又怎能心情轻松笑容满面呢?当一个人山穷水尽、弹尽粮绝,全家的生活开支迫在眉睫但收入还是毫无头绪之际,此人必定心事重重愁容满面,此时的他哪有心思与人说笑、笑口常开呢?此时,他只能是沉默寡言,心情犹豫、精神紧张的不断思考“怎样解决收入的困局呢?”如何才能赚到钱呢?自己该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才能赚到钱呢?因此,一个人一日未能解决自己及家庭的基本收入问题,其就一日难以开心快乐。一个人若要开心快乐,就必须解决自己和家庭的基本的生存问题,一个人只有在衣食无忧、身体没有重大疾病、家庭成员没有较大困难的时候,他才能有轻松快乐的基础。

西方有一个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量满足这类需求。当一个人的财富从零开始逐步增长的时候,最初满足的就是这类需求。而这类直观需求,在初期是最容易让人觉得幸福的。丰衣足食,在最初就可以得到一种幸福感。  通俗地讲,在如今的商品社会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来充当支付的手段,小到“开门”,大到生病求医,包括精神享受方面的图书、娱乐等项目,都需要金钱,“没有钱难出门”。不可否认,财富和幸福感,确实有一些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一些富裕国家中对生活满意并具有幸福感的人的比例高些,如瑞士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

人类的轻松愉快必须要有一些基本条件,这就是:1.身体基本健康,没有严重且难治的疾病。2.家中的积蓄足够支撑家庭的基本开支,预期之内能够衣食无忧,安枕无虞。3.人身安全,经济安全、尊严安全(基本不会被人鄙视、歧视)。以上,就是人们心情快乐的基本条,也是人生快乐的基本条件。然而,底层民众要达到这几个基本条件却绝非易事,那需要一定的智慧、机遇、勇气、幸运以及父辈的积淀......


======================================================================================

《必在夹缝中求生存、求成功》

几乎所有的生物的成功生存与“致富”,其实都是在夹缝中艰难的求得的一丝缝隙(即:人类的一小块细分市场,它包括工作职位、生意的市场份额等)。因为,生物几何级繁殖,生存竞争、求财竞争的张力巨大而永存,因此每一个成功生存及致富的人和事其实都是万里挑一的、十分难得的!可以想象,你在寻找生活所需的资源、致富的资源,而众多的其他人也在削尖了脑袋的找寻,其结果只能是“万里挑一”的个别人才能最终寻获,所以,所有的生存与致富,其实都是从夹缝中才勉强取取的,实在是来之不易!

我们看到,无数的人们他们一生都在“左突右冲”,希望能够拓展出一片较大的市场需要、较大的销量与收入,然而绝大多数人最后都失败了、亏损了,都不得不成为社会金字塔底部的垫底阶层。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平凡老人们,可想而知他们在年轻之时也曾竭尽全力、千方百计的努力拼搏过、冲击过、尝试过,但是,最终他们都没有达成“登顶高峰、功成名就、富甲一方等等”的初衷,他们绝大多数都无可奈何的败下阵来,亏损了不少的资金与时间、人力,以至于困守贫穷或者勉强能维持生活。

人们为了求取收入而“左突右冲”、四处尝试、上下求索,(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才如此,因为市场供给到处都是,拥挤不堪,他们希望通过上下左右的尝试,左突右冲的撞击,来开拓出一片新的宽阔的市场份额),他们在苦苦的寻求一份好的商机,以求能够赚到较多的钱财与其他收获,但是这异常艰难。好的商机、市场的缝隙,就如同凤毛麟角一般稀少罕见。屈原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世人们求取收入之路却是——供给满满兮吾将上下求索,但愿能求得一丝缝隙、一片宽阔天地!但是,这将是及其艰难的,这需要超人非凡的智慧与眼光以及超人非凡的机遇与幸运才能获得。

人们想求得生存与好过,就得去努力的赚钱,而人人都在努力赚钱,那么赚钱的竞技场上、通往钱财的这趟列车上,就必定是“人满为患”“人挤人、肩挤肩,拥挤不堪”甚至到达了“针扎不进,水泼不入”的境地,因此,一个人要挤上这趟如此拥挤的列车实在是异常艰难的,很多人一生都站在贫病交加、如同针毡、咄咄逼人的贫苦站台下,绞尽脑汁望眼欲穿的寻找着些许的“上车”机会,但是这谈何容易?许许多多的人们寻遍了办法,想破了脑壳,却还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此路不通,彼路也不通,四面八方皆不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好像唯有死路一条!”,他们穷尽一生、折腾了一生也终未能找到一个赚钱的办法、“上车”的途径。有好多人,他们曾尝试做过好多的项目,想过好多的办法,以期能够找到赚钱的途径,但是他们却大多都失败了,并且还因此而巨额亏损负债累累,这真是穷尽一生的力量,探索了一生的时光,结果却落得个雪上加霜的终老悲剧。好多人一生勤勤恳恳的努力学习、研究赚钱的知识与技能,但是无奈始终不成还亏空了身体与年华。还有一些人极其努力却依然一事无成、百事不成,他们就如同一生都在打突围战,却无奈寸功无有,失败亏损将他们包围的如铁通一般严实,他们好像要被“逼疯了”一般。这种情形,犹如“长平围困战”,求取赚钱的人们就如同求生的赵军一样,他们千方百计的拼命突围,然而拥挤的市场竞争者则向秦军一般,把通道包围的水泄不通、固若金汤。最后,多次突围的赵军耗尽一切,终落得个自相残食一败涂地的遭坑杀结局。这种情形,也犹如“六国抗秦”一般,虽然六国竭尽全力,但还是没能阻挡住秦军的吞没,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消灭、杀戮。

在“人满为患激烈竞争的赚钱竞技场上,人们要登上领奖台拿到奖杯(生活资料),那是极为艰难百里挑一、万里挑一的,成功者只属于那些特别聪慧、勇敢与幸运的人。能够找到赚钱项目并且赚到钱(尤其是赚到到大钱)的人,也只属于那部分非常聪慧、幸运、勇敢的人。

----------------------------

如果你不能或者没有能力为社会提供他们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及劳动,那么你就会很惨!很惨!你就会没有工作、没有生意,没有收入,甚至濒临死亡。相反,如果你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他们所需要的商品服务、劳务,那么你就会收入颇丰,你的生活就会“应有尽有”。因此,一个人必须要努力找到社会大众的需求,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提供能力,并且还要努力的使之不断升级。

理论上,生物是以几何级来繁殖的,所以每一个生命的生存都是在严重的激烈竞争中勉力获取的,而每一个致富方人和企业则更是如此。因此,每一个生命其实都是从人挤人的人群夹缝中,才拼命挤出来的生存机会,每一个致富的人更是从拥挤的夹缝中挤出来的“脱颖而出”。

======================================================================
《销售为王》这部书提出销量才是硬道理、销量为王的命题,并且以《销售与市场》为阵地连续组织封面专题,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有效提升销量的问题,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腾飞贡献最真实和宝贵的建议。所有在市场一线打拼的销售人员,承担销量责任的各级销售经理和营销经理,以及所有关注销量的老板都将从本书中获得力量与方向。



59.苦难是几乎所有生物的底色、基础,人类世界虽然有着贫富两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但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掉入疾病、亏损、意外等深渊苦海。因此,既然我们生而为人,那我们就必须要做好严重受苦受难的心理准备。我们要有如下心理准备:似乎上天长了眼似得的,专门针对你刁难你、折磨你,让你久病缠身挥之不去;让你身形瘦小或者极其肥胖遭人鄙视嘲弄,并且还数代遗传;让你意外频发倒霉不断愤怒不已;让你处处亏损人人避之不及如躲瘟神;让你妻离子散贫苦孤独终老;让你“白发人送黑发人”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让你贫病交加痛不欲生但又“求死不得,求死不能”.......让我们牢记佛家箴言:世如火宅,苦海无边!也让我们牢记基督圣训:人是有原罪的,人降生到这个世界来是为了受罚赎罪的!



《死神赞歌》死神啊!死神!在我历经了生存的颠簸之后,你终于来到了我的身边。我要感谢你的来临,因为只有你才能帮助我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炼狱之行。在我历经了生存的艰辛劳苦、颠沛流离之后,是你闻讯而来,伸手将我拽出了苦海,是你把我带回了到你那安息宁静的幽冥世界。自此,我就如石、如水、如日、如月般不食、不劳、不病、不痛;你对我的救赎,宛如将我重新送回到那惬意的伊甸园世界。自此,我就再也不用为了一张嘴而操劳不止;为了防灾防损、防寒防病,以及各种虚幻的功名利禄而患得患失,惴惴不安;自此,我就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泰然自若、悠然自得,不生不灭、无欲而刚。 我也曾见到过许多的坟茔,它们安详的躺在在山涧之中、林荫之下,它们看起来是那样的悄无声息、静谧优美。为此,我曾走近过它们,当我站在墓碑前,开始浮想联翩,开始与亡故者神交对话,我揣摩他们在地下的生活场景:彼时,他们或已化入尘土,回归那由千年万载所累计而成的亡灵天国、生命的故园。在那里,他们有着比我们人世间更多的亲朋好友,他们不食不争、不性不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此情此景,令我心驰神往,我已迫不及待的欲加入其中,重返我那久违了大地故园!


 二、上天有好生之德(生命赞歌) 生命在世确有,如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达尔文《物种起源》、以及基督教、佛教等著作中所说的“苦海无边”、“原罪受罚”等无穷无尽的抑制与折磨。但同时上天也有“好生之德”,基督教说“神爱世人!”,而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也说“生物的本质是相亲相爱、互助共生的”,这是一副感人的美景。 我们知道,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理论来源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一门学说,在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内都发生过很大影响。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生物为了生存彼此相互斗争,在斗争中,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而延续。“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把生物进化论套用来观察人类社会生活,认为人既然是一种生物,也就不能不受物竞天择规律的支配,结局是优胜劣汰。克鲁泡特金在方法论上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一样,也是把生物进化的规律引用来考察人类社会生活的,但是,他不同意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把“生存竞争”看作是进化的主要因素。他提出了相反的论点,认为“互助”才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进化的真正因素。克鲁泡特金并不完全否定生物之间存在的竞争,他认为任何生物都不是营个体生活的,而是营群居生活,在一群之内,各单位生物之间只有互助,而无竞争,他常用蜜蜂和蚂蚁群居营生这一自然现象作为例证来解释他的论点。他只承认在群与群之间才有生存竞争,而竞争的抉择也不是什么适与不适,而是群的互助性之强弱。互助性强的生物群生存而延续,互助性弱的生物群则被淘汰。经过世代相传今天存续下来的生物,都是互助性很强的生物,而人类便是互助性最强的生物;再发展下去,自然界终将消除竞争。克鲁泡特金还断言:“不论是在动物界还是人类中,竞争都不是规律。“恰恰相反,不要竞争、避免竞争才是“自然的倾向”。他认为“以互助和互援的办法”一定可以“消除竞争”。克鲁泡特金说:他说阐述的“互助为一个自然法则和进化的要素”,是给达尔文主义“弥补一个重大的空白”。 克鲁泡特金认定“互助”是生物的本能,“互助法则”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进化法则。他的《互助论》就是“一本论述互助法则的书”。这本书的头两章是叙述“动物之间的互助”的,以下几章专门考察人类社会的几个历史时期的互助(他特别提醒读者注意其中论述原始社会和中世纪互助形式的几章)。因为克鲁泡特金把“互助法则”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所以这本阐述互助“法则”的书也就是克鲁泡特金试图阐述人类社会发展法则的书。克鲁泡特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也是同样从进化论中把“生存竞争”说移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因此,他要从生物进化现象中找出另一种进化因素——互助性来加以反驳。克鲁泡特金从他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人类依靠互助的本能,就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活,毋须借助权威和强制;而没有权威、没有强制的社会才是保障人人自由的完美社会。克鲁泡特金认为现实社会,其所以还存在权威,仰赖政府,就在于有两个弊害:一是国家,一是私有财产。克鲁泡特金对资本主义制度也作了尖锐的批判,他揭露资本剥削的贪婪,谴责私有制带来社会恐慌,使广大劳动者陷于贫困。他特别责难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堕落的现象。克鲁泡特金提出应该以各种社团的自由联合代替滥施权威的国家,以共产代替舒服自由的私有财产。反对一切权威,建立无政府的社会,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共有,这些观点在克鲁泡特金的思想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而主导的思想是政治方面的无政府主义。克鲁泡特金自己把它称为“自由共产主义”。克鲁泡特金也一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激烈的批判,特别是批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生命们爱大于恨、血浓于水,互帮互助、生生不息,演绎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温情故事。 造物主在给生命体造就无数的痛苦之际,也偶有赐予他们很大的快乐与幸福的时候。例如:造物主给生命们创造了美丽的大自然,人们偶尔纵情山水便能够暂时忘却苦痛,感受到万籁俱寂、天地悠悠的如诗如画之美,感受到灵魂空畅的悠然之幸!例如:动物和人类在吃饱喝足之后,短暂的惬意时光;在一时解除危险之后,可以享受一下短暂的安稳自在。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造物主造物,则必定要造就出一个橄榄形(也或许为金字塔形)的贫富分布结构,它一方面要用短缺贫病来抑制生命的超级裂变,要不断折磨扼杀一部分橄榄或金字塔底部的那些生命,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必定会保有一部分生命让他们幸运舒适的生活下去,让这个世界的生命繁衍生息,保有生命平衡物质能量的接续转化。因此,我们又不必过于担心与悲观,不要总觉得-----苦海无边,生不如死!

市场代有才人出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代有才人出”,那么市场也必将是“代有才人出”的,虽然市场竞争必然是惨烈的,但是无论它多么的饱和,竞争多么的激烈,但是市场那无形的手也总会一代代的造就出新的才人、成功致富者,让他们“各领风骚数年月”。因此,不要因为市场竞争的激烈生存发展的艰难,就完全否决市场也有成功者,人生也有幸福的可能。比如:西方国家的市场竞争更加漫长激烈,但是它们那里还是一代又一代的产生出新的成功者。再看看我们这里,虽然也已经竞争激烈,失败亏损者一打一打的,但是市场还是一代代的产生了如刘强东、李想、茅侃侃、蔡文胜、戴志康等等市场“英雄”、成功者。


生命之道,即来自则安之!不管苦乐,造物主既然早就了我们,那么我们就要努力的生活下去。

三、生命中庸(自然之歌) 造物主对生命的数量与质量,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严格的调控。它用无数多的意外、疾病、灾难、不幸等手段,无形的抑制着生命的过度繁殖趋势,而这就给生命世界制造了无穷无尽的悲哀、短缺和苦难。并且,这些苦难与我们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永远的跟随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随时都可以将我们打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与此同时,“上天亦有好生之德”,造物主为了平衡万物,也需要适当的保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生命存在,而不至于将他们赶尽杀绝,及不至于让他们全都因绝望而死。它会保留一定数量的生命存活,甚至制造一部分十分幸运的高质量存活者,以平衡遭遇残酷打压、折磨、消亡者。 常言“上天有好生之德”,又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我估计,上天的安排是:既不让人被意外折磨绝种,也不会让人心想事成的优遇至滥。所以,造物主需要既不把生命们折磨殆尽,也不让生命们心想事成。而是意外不断,让人们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每日的生产生活,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意外之事。 造物主的“好生”与“杀生”二者兼顾,因此也就有了生命们的“中庸之道”。 由于上述造物主所必须的抑制力量,所以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地都处在危险之中,我们也因此要有随时遭遇倒霉、失败、痛苦甚至死亡的心理准备。但是,也由于造物主还有“好生”之德,我们目前还没有“被倒霉“、“被处死”,甚至有时还有致幸的机会。所以,我们对我们目前的生存生活,应该有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理准备与生活态度。 即:我们的人生已注定是一匹死马(苦海),但目前眼下我们还没有被造物主安排死去,还没有陷入绝境,造物主对我们的“抑制力”与“保生力”尚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中。此时,我们就需要力所能及的去尝试着在苦海中需找一点点些许的“苦中之乐”,力所能及的去创造物质与精神产品,在苦海无边的生命旅程中努力争取一些暂时的偏安一隅。此可类比企业家冯仑所说的“坚持理想,顺便赚钱”,我们这里可将之称为“坚持苦修,顺便赚钱”。 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倍而投小”游刃有余的去做一些投资经营以及社会公益,去为社会力所能及的创造一些福利,也为自己缓解一些物质与精神上的短缺痛苦。 我们不可能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被制造出来,不知道造物主让我们降临这个世间有何用意?一个现实是:既然我们已经降生,那么“存在即合理”。虽然我们降临的这个世界危机四伏甚至苦海无边,但是既已来临就当“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应该尽量去完成造物主安排给我们的无名任务,我们理应在这个艰难的世间,凭着天生的本能去尽力创造,尽力延寿,力所能及的去做一些由本能引导我们去争取的事情。虽然这个世间及其艰难而我们又危脆羸弱,但是,在我们还没有十分倒霉以及被消灭之前,我们就理应顺应自然、顺应本能,尽己所能的去追求真理、富足、健康、快乐。这也就类同基督教新教的教义:坚持赎罪苦修精神,同时力所能及的创造物质精神财富并适当的享受本能与现世世间的快乐。 我们理应时刻牢记:在我们目前还没有被倒霉、被处死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尽力求得生存与适当的发展,但是,一旦当失败、倒霉、厄运、疾病、不幸甚至是死亡来临之时,我们理当不感意外、泰然面对,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命中注定的宿命。我们偶然的不死、偶然的成功,那只是我们意外的收获,上天的格外恩赐。而我们的失败、倒霉、疾病、死亡才是我们的常态。 我们用“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来对待生活,这可以使我们保持生命的“中庸之道”。这种态度,既可以让我们保持对造物主敬畏之心、谦虚之态,也可以让我们避免过度的消极悲观。它将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之中戒骄戒躁,不至于过分乐观甚至张狂,也将使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总之,它极有可能使得我们一生不卑不亢、不乐不悲,顺其自然的完成生命之旅。它可以让我们一切都显得相对淡定。

生命在世,还要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要准备好随时随地的迎接失败、倒霉与不幸的灾难发生。我们只有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上“波澜不惊”,泰然处之,而不至于当不幸发生之时,使我们措手不及痛苦不堪。同时,做好这种心理准备,也可以让我们“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在我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之后,即使我们的人生一再发生失败、倒霉与不幸的事情,我们也不会深感意外,反而会觉得此乃意料之中的事。而相反,如果我们的人生很少出现不幸,那么我们将会时常感到意外之福的乐趣。

生死有命,顺其自然(生命的中庸之道) 鉴于上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和“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两种极端的调控,我们无数的普罗大众对未来的每一天甚至每件事,都容易抱持一种美好的期许幻想,但结果却往往是收获了巨大痛苦与失望,此是谓“愿望越大,失望越大”、“飞的越高往往摔的越惨”。而有些悟道深厚的智者们,他们对未来的每一天甚至每件事,则都常抱持着最坏的打算,他们常常对此预作准备,在有了这种最坏打算的垫底,最后的结果反而容易好过他们的预期,使得这些人的生活不至于太过失望痛苦,有时甚至还会获得意外之喜。因此,凡事我们都应该多往坏处想想,都要做最坏的打算。 有少数造物主的宠儿或曰天才,他们在面对造物主那“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抑制手段之时,时常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以“水无常形、出其不意、以毒攻毒”的方式来应对求生,他们常常可以让造物主那不意的处罚少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减少失败,增加成功的几率。这些人不按常理出牌、生活、工作。常能出其不意的减损获胜。例如:创新,例如:怪诞式的行事,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但是,这类人总是少数,大多数生命们都苦海沉浮,受尽抑制。 现实的生活常冰冷而残酷,唯有灵魂的生活美妙如画,宛如初始的伊甸园一般。

所以,神的孩子天才们都主要生活在灵魂的世界,以思想工作为主(例如:、宗教大家、哲学家、画家、作家、学者、诗人等),以创作生产思维作品为生。而越是依靠世俗工作的人,则越是痛苦更多。 白居易有诗《对酒五首》云:“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 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 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昨日低眉问疾来,今朝收泪吊人回。 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 大意是说,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一会儿就过去了。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 他还说:“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意思是蜗角相争再激烈,也无非如一丝牛毛般的微利,不必看得太重。《菜根谭》中也有此类诗句:“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换个角度,如我们从高山大海或天地环宇的角度来观看人类,那我们人类也会象地上的蜗牛蚂蚁一样,我们一生励精图治孜孜以求的所谓宏图大业,那不过就如“蜗牛角上争天地”,不过就是一种可笑而无意义的操劳。 感悟“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鉴于生命旅程中那如山的危机与苦难“苦海无边”,我们有必要适当保有“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无痛无灾、幸福快乐的时光,不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而过虑忧愁。

活在当下,在心理学上叫“此时此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永远都不会来,因为来的时候已经是今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唯一可以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唯一一天。

活在当下,生命的意义也只能从当下去寻找,过去的事,均已过去而不存在。不论是多美好且令人怀念,或是多么丑陋令人追悔,都没有必要沉湎于过去的情绪中。对过去的怀念或追悔,只是徒增自己的烦恼,进而干扰当下该做的事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活百岁,不过三万多天,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果夸张而简明言之,人一辈子不过有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昨天是作废的证票,是过去的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明天是未到期的证票,是未兑现的事实,是无法预测的;只有今天才是可以把握的,是最现实的;

生活在当下才会幸福,因为过去、未来、远处,都是不可触摸的,只有这里、此时,才是自己真正拥有和把握的;“活在当下”原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人生观,它告诉我们要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全部的精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现在,就不能珍惜今生,不能拥抱现在,也就无法拥抱未来。
——全国十大女性讲师张金洋
“活在当下”:并非不回忆过去,预计未来,而是专注于过程,一个过程只干好一件事情。回忆就专心回忆,展望就是展望,念经就专心念经,劳动就专心劳动,吃饭就专心吃饭,食不语。故而僧家在种麦子、插秧之中都能悟出禅意。
——佛学大僧圣严法师



同时,又鉴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也有必要适当的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灾难、不幸、痛苦等,做一些准备。 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有时还不得不象希腊神话中的西西佛斯那样,将剧痛化作佳酿,将苦难嚼出甘甜,犹如苦行僧那般自找苦吃,化苦为甜。(附: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终于有一天,西西弗斯却在这种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意义——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动下散发出一种动感庞然的美妙,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像舞蹈一样优美。他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了。当巨石不再成为他心中的苦难之时,诸神便不再让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或者暂携酒神狄饿尼索斯精神,跳着舞越过人生大地上的沼泽与凝重的悲秋,适时的放下一切愁苦与担忧,感受一下“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美景。让阴霾的生命之旅闪现出几抹靓丽的光彩!

我们应努力重返“伊甸园”。生命的旅程虽然危机四伏、苦难重重,但是造物主为了保持某种平衡也需保有一定的生命量甚至是保护、呵护一些生命们,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幸福快乐,以让他们相对优质的生活繁衍下去。在此之际,如果你相对健康且可以长期保持衣食无忧,那么你就应该尽量减少喧闹繁华的世俗生活,努力重返“伊甸园”,去过一种安静、恬淡、思考的精神生活,去欣赏那诗情画意的山水之美,在“伊甸园”中聆听神的教诲,让心灵神交,与神同在。 生命在世有时也需要“难得糊涂”,因为天意不测,世事难料,所以算计太多有时就难免会把自己也给算计进去,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是也。道家哲学称: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生存与快乐有时也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在我们经历了世态炎凉的险恶与复杂后,我们就应该适当的回归童真的简单,即“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也正是一些稀里糊涂、简简单单的人,他们反而在生活中成为“福星”、“造物主的幸运宠儿”的道理所在。

两种力量的平衡:大自然对生命们显然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抑制力(绞杀的力量、至苦的力量),一种是助生力(催生的力量、保护的力量、导致舒适幸福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始终在对抗,如同一推与一拉的两种力量始终在拉锯,并不断的达成某种平衡,以使在一段时期内,生命们即不至于爆增也不至于灭绝;以至于生命们及不至于痛不欲生也不至于幸福舒爽之至。

从一个大时间段来看,由于物资能量守恒定律的原因生命们苦乐最终都是平衡的,也即佛教所说的“无苦也无了!”,所以,我们不必为苦难而忧郁,也不必为所得而兴奋。但从一个短时间段来看,生命们还是很艰辛的。

沉船琴师的人生态度:记得,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际,那几位演奏的琴师们眼见灾难已无法避免,挣扎也将徒劳无益。对此他们选择了泰然面对,安祥的继续演奏,直至海水将他们吞没。这个场面告诉我们,既然人生中的灾难已无可避免,那我们就泰然面对,用平静的心情去过完剩下的生命时光。因为,灾难与痛苦已经不可避免,那去你忧心忡忡、紧张不已的愁苦,也仍将无济于事,于事无补。不但如此,这反而会让你剩下的时光苦上加苦、痛上加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用放开的心态去坦然面对,不如快快乐乐的去过完剩下的时光。当灾难已无法改变,那么你愁也是过,乐也是过,所以我们不如放下愁苦去快乐的过完这剩下的时光!——这是一种科学、理性、睿智的人生态。


一切都将过去  很久以前,国王有个非常能干的侍卫,他可以完成国王的任何任务。深得国王的喜爱的他变得很高傲,国王想给他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国王限他在一年的时间内找到一枚特殊的戒指,任何高兴的人带上马上变的悲伤,任何悲伤的人戴上马上变的高兴。侍卫立即打点行装出发,到处寻找。三个月过去了,仍毫无线索,侍卫有些焦虑。六个月过去了,他已有些慌了,因为这个任务太难完成了。十个月过去了,他已疲惫不堪,曾不可一世的他流落街头。在返回皇宫的路上,每一步都如此沉重。只剩下三天,时间在此时对他已毫无意义,他的心已彻底消沉。落寞的黄昏,他经过一家铁匠铺,老铁匠问他为何如此悲伤,他诉说了一切,老铁匠说也许可以帮助他,侍卫已不相信存在这样的戒指。当侍卫看到老铁匠给他带上的戒指时,兴奋顿时充满他的全身,仿佛沙漠中遇到绿洲。侍卫飞奔向皇宫,喧闹的皇宫,国王和群臣在欢饮。当侍卫把戒指交给大臣时,大臣的神情刹时凝重。每个看到戒指的人都静了下来,国王看到以后,险些失落手中酒杯。仿佛雪降盛夏,没了兴奋,有的只是一个个伤心的群臣和国王。国王和有的大臣甚至流下了泪。   谜底是:神奇的戒指上刻着一句话“一切都将过去”。   是的,一切都将过去。  是的,这一切都会过去。 世上种种到头来都会成为过去。  心里衰竭时,我安慰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 洋洋得意时,我提醒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 这一切都会过去。 世上种种终必成空。 不管位多高,权多重,财多富,也不过是食不过五味,睡不过一榻;无论在有生之年如何风光,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也只能用须臾来形容,能留下的也都是后人的戏说。当有人还为自己每天吃什么,喝什么,抱什么,坐什么,住什么挑三拣四的时候,就没有想过最后的归属都是一杯灰土。保持谦恭并不是让什么,更不是装什么,而是保持思想的高尚,心灵的淡定,行为的谦卑。这样,不会因得势而张扬,也会因失势而失落。   一切都将过去,就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


人生如过客 一切都将过去 不必过于执着

经验可知:死后,我们必将化作泥土水气等其他物质能量;生前,我们也只是精卵体液等杂七杂八的物质能量;生中,我们是不断新陈代谢的其他物质能量。根据我们的经验可知:物质能量是遵守“物质能量守恒定律”的,所以,我们死后是不会凭空消失为乌有,我们会化作其他物资能量;由此推断,我们的生前、生中,也必定是其他的物质能量转化而来的,我们死后也必定只是转化成其他物质能量而已。因此,我们的生命,它不过就是不停流转的物质能量转化中的一小段过程而已,我们现在的生命只是各种物质能量不停流转之旅中的一个小小“客栈”而已,在时间的长河里它将一闪而过,而后继续永不停息的流转。所以说——“人生如过客,匆匆数十载,一晃而过,一切最终都将过去而不必过于执着”,现时的生命在时光长河里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在长长的未来它将显得无足轻重、不足挂齿,因此,我们不必太过计较、惶恐、介怀,不必过于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我们可大度的虚怀若谷,尽量看开些,快乐的去度过此生,走过这个小小的“客栈”。

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善哉行·上山采薇》 (曹丕)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梦如人生,过客匆匆。人生就像一辆公车 人来人往 进入离开。人总有一天会死的!不要考虑那么多`生命是脆弱的,活着要有梦想`平常心以对世事`有的人来了`有的人走了!有一天我们也要走`可能再也回不来`那为什么这次人生不痛快的活下来呢?怀着简单的梦想`用小小的执着追逐并幸福着…人生有如过客,转眼间,我们的伴侣都会年华老去: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论生意多么成功,家里有多少金银,最终也只有空手而去。金也空,银也空,情也空。


贾谊《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天不与虑兮,道不可与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僒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译文:
"时间万物的变化,本来就没有停止。运转迁移,或推移回还,万物变化运转,反复无定。形与气互相移转连续变迁蜕化,精微深远,没有穷尽。福是祸的诱因,祸是福的根源。忧与喜聚集在一门之中,吉与凶同在一个区域。吴国很强大,夫差却失败了,越国栖息于会稽山,但勾践却称霸于世。李斯游于秦国,身登相位,达到成功,最终却身受五刑而死。傅说在傅岩操服劳役,殷高宗武丁以为他是贤人,用他为相。福祸相互依附纠缠,如同绳索绞合在一起,天命不可解说,谁知道他的究竟?水流矢飞,为外物所激,则或悍或远,发生变化,万物往返相激,震荡转化,人事也有时因祸而至于福,互相影响,反复无常。云因势而上升为雨,雨因冷而下降为云,事物的变化复杂纷纭。自然界造化推动万物,使之运行变化是无边无际的。天和道,其理深远,不可预为思虑谋度,死生迟速有命,哪能预知它的期限!

天地像一个冶金之匠炉,造化像一个冶金之匠,阴阳所以铸化为物故喻为炭,物由阴阳铸化而成故喻为铜。聚散灭生怎么会有一定的法则?千变万化未必有终极。偶然为人,哪里值得贪恋珍惜,而死亡又有什么值得忧患的呢?智慧浅小的人,只顾自身,以他物为贱,以自己为贵。在达人看来,自己和万物可以相互适应,故没有一物不合适。贪婪的人为财而死,刚烈之士为名誉而死。贪求虚名的人,死于权势,一般人贪求生命。为权力所诱为贫贱所迫的人,东奔西走,趋利避害;与天地合其德的伟人不为物欲所趋,对亿万变化的事物都等量齐观,一视同仁。愚笨的人为俗界所牵连,困窘得如罪人之受拘束;有至德的人遗弃物累,独和大道同行。众人惑乱之甚,所爱所憎,积聚甚多;得天地之道的人安然宁静,独和大道相处。放弃智虑,遗弃形体,超脱于万物之外自忘其身,深远空阔,与道浮游。人生如木浮水,行止随流;把自己的身躯完全托付给命运,任凭自然,不私爱身躯把它归于自己作为私物,活着仿佛随波逐流,死去好像休憩长眠。深邃得好像深渊潭水般幽然,漂浮得好像没有羁绊的小舟般自在,涵养空虚之性而浮游,德人不被万物牵累,知天命而不忧愁。因此像鵩鸟飞入舍内这种琐细小事,又有什么值得疑虑的啊!"



生如过客,何必千千结

作者:老阿更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苦短,朝看青丝暮成雪;时光匆匆,无可奈何花落去。
  暮年回首,总会有数十年转眼一瞬的感触;漠漠尘寰,几人能见得沧海变桑田?滚滚红尘,谁又能挽留不散,缱绻成永久?芸芸众生只不过是苍茫宇宙间匆匆过客,日月星辰亦不能永恒。
  人生数十年,弹指一挥间。爱恨情仇都会化为烟云,功名利禄到头来也是一场虚空。生命的最后什么也带不走,最终拥有的只是一个过程;一种心情而已。努力是为了快乐,为了没有遗憾;不要一味的执著于结果。
  人生如过客,何必千千结!走好人生,享受这个短暂的过程,淡看世俗纷扰,淡泊贪心妄念,坚强坎坷颠簸,微笑着面对人生。
  我们来到这世界,体尝一下奔波劳碌,也享受一下佳酿美食,领略一下人间百态,感受友爱与亲情,尽管说是镜花水月,却只因自己身在其中,就有生活的快乐。这种种都使“寄寓”人间的几十年,成为一种伟大的犒赏与天赐的机缘。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风云变幻,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
  生命一瞬,所有经历也是一场云烟而已。生命因为短暂所以万分珍贵,努力去活。过往都是云烟,所以要及时释怀得失,快乐生存。
  如果你一无所有,那么就释怀所有,拥有一个云淡风轻的心情就足够了,如果你有情有爱有亲人,那么就珍惜所有,奔波和忙碌都是一种幸福。
  没什么琐事干扰的时候,独自泡一盏茶,倚在阳光里或者秋风里细细的喝,看窗前天空的四季变换,看日月如何如水一样流淌,看俗世的人们如何地匆匆忙忙生活于这个世间。
  一杯清茶,细细地洗涤着心灵深处随时光和岁月而来的尘埃,轻轻地唤醒着我心中某个熟悉的场景。茶是一汪清泉,似一缕清风,令人安静悠闲,心胸豁然开朗。


北宋程颢《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
  心情闲静安适,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的。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大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人生如过客,何必千千结,想拥有就去努力,努力过后就不在乎结果。成功是付出的收获,失败也是正常的历练。而所有功名利禄实际是早早晚晚的一场云烟,真正拥有的是自己的心情,何必不能释怀,妄自空折磨自己。
  科学技术发展了,世界的网线拉紧了,物质生活、职业生活愈趋分化,社会愈复杂,个人生活愈多受外面的刺激和捆缚,人与人、心与心之间愈显隔膜,层层设防,身心交瘁。
  不妨去读几篇《庄子》,或禅宗公案,或宋明理学家的语录,放松些,散淡些,把心灵的窗户敞开,通风透气,使心态安和、精神平静,一切放下,学会悠闲、恬淡与宁静,到达一种大自在的境界。

  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一切都可以重来。珍视生命,爱亲人、爱自己、爱生活,别在忧郁烦闷中消磨宝贵时光,沉溺珍贵岁月。恩怨是非都是虚幻,抵不过海阔天空的美好,不必太在意。
  对于客观物质和主观评价都不必不择手段地强求得到,一切都是云烟,做个好人,问心无愧,踏实而快乐就足够了。
  只要你不倒下,一切都可以重来,生命就是一场变幻莫测的颠簸。谁也无法左右,但却能左右自己的心。爱走了,还有下一场花开,真心付出就无怨无悔。
  曾经的美好也是买不到的回忆。别在命运面前低头,懦弱给谁看?谁的可怜能养活你。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做懦夫,好好活一场,风雨不在乎!
  携一颗宽容淡定、坚强豁达的心,走一路人生,淡看风雨、笑傲红尘,时刻尽享美好,处处感知快乐和幸福。人生旅途、无怨无悔!



《听雨》南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如过客,放下即自在。发生过的事就会消失,有来就有走,一切都是过客,把握自己当下的因缘,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做的时候尽心尽全力,过去便放下,即得自在!


人的一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如过客一样短暂。虽然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仿佛就在昨日,然而却已过了几十年。几十年如此,几年如此,一天亦如此。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闭上眼,这一天飞快地流逝。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里,曾经让我们眷恋的人离开了,念念不忘的名誉、地位、财富、眷属等等也最终离开了我们。疼爱我们的父母有的已经逝去,因某种原因也不得不离开恩情深重的师长,儿时的玩伴分开,要好的朋友、同修也各奔东西。古人云:“逝者如斯夫”,一个转身,就会变换很多面孔,曾经拥有的,我们没有能力挽留,而这,就是人生的聚散离别。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轨迹,用佛法的语言描述就是各自的业力和因果。昨日的辉煌已过去,昔日的惨痛也过去了,可每每回忆起那些人和那些事,留在心底里的却难以忘怀,会有喜欢、愤恨、难过、伤感等情绪。让我们产生强烈情绪的人和事似乎真的很难遗忘,不论何时忆起,心底那份强烈的情绪都会浮现出来,即便是经历死亡与再生,也不曾遗忘,这就是轮回。

生生世世的纠缠如此而来,持续的痛苦就此产生,可否知道已经过去的便已消失?不能遗忘只会痛苦,忘却才能让自己快乐,可为什么不能忘却?因为不愿放下!不愿放下对自己喜欢的人的眷恋,不愿放下对自己嗔恨之人的仇恨,不愿放下自己的贡高荣誉,不愿放下自己的失意和落魄,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赞叹和欣赏。因为放不下所以不能自在,因为心里装着太多的苦恼,所以无法轻松。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太在乎自己。

其实,一切人与事的发生都是因缘相聚的结果,因为各种条件成熟了,在一定的时空中,有了你我的相聚,就有了事情的发生;当条件失去、时空变换的时候,相聚便分离,事情便过去,过去即逝去,便要忘记。包括我们自己自身也是各种因缘条件的聚合。当某种因缘发生,某个重要条件消失,观念里的我也不复存在。

有人说佛教消极,认天认命,其实佛教并非如此,而是最积极的。当一件事情发生,而你没有办法处理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它、承受它、解决它、放下它。

我们知道,当身体背负重担的时候是很难走得远的,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当内心装载太多负担的时候,也很难再前行。只有放下心里的负担,自心轻松的时候,才能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怎样减轻心里的负担?少妄念、少计较、少攀比、多奉献、多宽容、多慈悲。心里杂念那么多,计较事情那么多,人家清净你污浊,人家无意你多心,怎么会不累?

当我们的生命在前行,许多人和事瞬间过去后,又会遇到新的人、发生新的事情,不论我们对新的人或事是期盼还是害怕,是欢喜还是担心,是快乐还是痛苦,该来的终究会来,该发生的也一定会发生。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但是发生过了就会消失,有来就有走,一切都是过客,把握自己当下的因缘,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做的时候尽心尽全力,过去便放下,即得自在!


0000.市场经济中人生幸福的途径——更加专业与坚守与一事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原理要求政府尽量少计划、少管、少作为、少操心以达至“无为而治”,而相反,政府少了计划、少了作为、少操心了,那么民间的个人就要更加的积极努力多操心、多用心、多学习思考、多谋划计划自己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的收获必然是通过市场竞争取胜而获得的。因此,人们必须努力去参与市场竞争,而要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这就需要更加专业、敬业、更加深入本行业的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必然需要人们的生产经营更加专业、深入、高深,必然要求人们的分工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细致、越来越多专业。可以断言:未来的竞争是越专业、越坚持一个领域、越深入一个细分市场的人和企业,才能越是能够获得胜利,获得好的收益的个人与企业!因此,作为个人和企业,我们要更加坚持在一个细分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中,去努力生产提供出更加专业、优质的产品服务给消费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谋求到幸福的人生。否则,我们必然是四处竞争失败,人生苦海无边!

达尔文发现,生物都将遵从“物竞天择,胜者生存”的法则,我们人类的生存也是在恪守着“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胜了,此人就获取了丰裕的生活资源,从而生活的幸福惬意,而败了,则受损亏空,生活将陷入捉襟见肘的艰难困苦之中。市场竞争,资源竞争,人生的获利竞争,这种竞争需要专业、专注、敬业以及智慧、出奇制胜的奇谋佳策,也需要一定的机遇运气。

生存竞争,也犹如下棋博弈,高手们一般都是那些经常练习,长期练习,长期学习他人经验,时常总计经验教训的人们,相反,那些博弈失败者往往都是那些新手,他们缺乏长期的学习与训练,经验知识的积累,因此失败的概率极高。

人生的过程、人生的生产竞争它是艰难痛苦的,但它也是有很大快乐的一个过程,绝非全都是苦难的。生命来世,幸福属于那些竞争胜利者、竞争场上的智者强者、幸运儿,而痛苦却只属于那些竞争无能者、失败者。生命在世有很多幸福与快乐的,但是,它只属于竞争的成功者、胜利者与幸运儿!

市场竞争、人的生存竞争,这些竞争博弈跌宕起伏、激烈残酷,因此,一些人会觉得痛苦不堪,而另一些人(常常胜利者)则会觉得其乐无穷,例如:毛泽东就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一些强者善于博弈竞争,精与博弈竞争,喜爱博弈竞争,他们喜欢经历这种跌宕起伏、风云莫测的精彩“战场”,他们不愿平淡无奇、安安稳稳的活着,他们认为那是“一潭死水”的生活模式,缺乏激情,缺乏生命的活力与意义,他们认为人生如同下棋一般,应该精彩纷呈而不应慵懒无为,他们喜欢“战斗”、喜欢胜利,喜欢进取,这也如同尼采的思想轨迹,从叔本华看透生命的悲催无奈之悲观主义,进而转入“死而后生”的积极进取、强者取乐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所说的“精英与群氓”“强者与萎靡者”、查拉图斯特拉一般——强者喜爱战斗,他们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平庸而死。

或许,生命可能是一个“经历剧痛后,痛定思痛,由悲观主义而否极泰来的浴火重生转入到乐观主义的一个过程!”或许,那就是一个西西弗的升华过程。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信仰者,理应崇尚倡导尽量的充分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人生生存竞争,而反对限制竞争、阻碍竞争的行为。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通过自由与充分的市场竞争,人类的资源配置才能达到最优化、最合理境界。


生命场有它艰难残酷的一面,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它也有惬意舒适的一面。比如:我们看到很多人一般都是能够丰衣足食,甚至拥有一定家产的,并且他们很多人都是身体健康舒适的。自由自发的生命场里,造物主虽然会残酷的磨灭一部分生命,但是造物主也会自然自发的赐予一部分人舒适的生活的。所谓“上天有杀生之义务,但它也有好生之德!”,因此,顺其自然,由其自发的安排吧!我们不能无视生命场的残酷艰难、人生不易,也要适当的乐观淡定,不必过于悲观绝望。与此相同,我们在生意场上也是这样,虽然生意场上风险重重、竞争激烈、残酷无情、艰难困苦、失败常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造物主为了让多数人能够生存下去,为了让多数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它就会在无形中安排多数的企业获得成功、获得收益,造物主不会赶尽杀绝,反而会保障多数经营者成功获利,得以生存。



依据“一切都将过去”的事实原理可知:创业中或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包括贫困与富有、病痛与健康、临死前的剧痛......)都将过去,同时创业如果取得成功那么这成功也将会过去。战术上要重视,战略上要豁达,要牢记“一切都将过去”,什么都不值得过虑与过喜!还要知道——自由主义“市场无形的手”自会将你导入到你应该所在的地方及地位,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力而为”即可。


生命中的“连锁、放大、裂变、倍增反应”

万事万物都有相当多的关联性,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反倒是环环相扣,相互连锁、千丝万缕的牵连在一起的,它们时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当一件不幸的事件发生之后,其往往会连锁性的传导、荡漾、扩展、放大至多个领域,把这一件小小的坏事发展扩大成更大、更多的、更严重的坏事,所谓“祸不单行”就是这一表现;它犹如我们向湖面投下一枚石子后,石子落水的湖面就会开始连锁性传导,引发湖面大面积的水波荡漾,一枚石子撞击出的一个小水圈会被成千上万倍的放大;也犹如我们罹患某一疾病(如:肝病、糖尿病、感冒、艾滋病等等),我们身体上的某一小器官出现严重病变或衰竭,那么就会引发许多个器官及功能的连锁反应,由这一器官的衰竭而导致其他多器官也受损,进而引发更多的器官出问题(这就是明显的连锁并且放大反应);再比如:我们由于一次投资失败而导致家庭经济破产,由此,我们的生活开始窘迫拮据,生活拮据又导致生病无钱医治,有病没钱治疗又导致失去劳动能力,失去劳动能力又反过来导致更加贫困拮据;或者,因为投资亏损而导致孩子没钱读书,而孩子不能读书又导致其求职创业赚钱能力缺乏竞争力,而孩子的赚钱竞争力差又导致家庭更加的贫困,这就是无止境的“恶性循环”“雪上加霜”的悲剧,直至你的家庭消亡。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是“连锁放大反应”的经典诠释,一个小火星就可能点燃一株枯草,而一株枯草就可以点燃一大片草场,草场就可以连锁焚烧起整片森林的熊熊大火。

反过来说,连锁反应也有它“一荣俱荣”的一面,为什么我们可以见到“一好百好”“一人(或某一事)得道鸡犬升天的“良性裂变”“良性循环”的幸福事情呢?这就是因为“连锁反应、倍增反应”的结果。例如:一次偶尔的收货,导致你资金充沛,而你的资金充沛又导致你能更大的投资盈利,而更大的投资盈利就可能导致你更大的收获,你更大收获又可能导致你的社会地位、孩子的健康及教育更高更好,而孩子健康及教育更高更好又反过来导致你的家庭更好。又例如:历史王朝的更替,衰败王朝就常常出现坏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越是倒霉就越倒大霉”,由此它们就裂变般的成倍失败,直至消亡。相反,新生王朝也是经历了良性循环、良性的“连锁、放大、裂变、倍增反应”所致,它们因为某一次的胜利而导致更多的胜利,而更多的胜利又导致它们最终”一统江山”,当它们走入良性循环、良性“连锁、放大、裂变、倍增反应”后,它们即便躺着也会不断有胜利的捷报传来。共产党就是如此幸运的进入了这种“良性“连锁、放大、裂变反应”,但是,将来它们也可能因为这种“连锁、放大、裂变、倍增反应”转变为恶性的,而成倍的走向消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消亡就是案例。

历史王朝如此,个人的家庭也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我们很容易出现好的、良性循环的“星星之火燎原”,也容易出现坏的、恶性循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乎所有从小到大发展为巨型公司的企业,它们都必定经历了良性循环的“连锁放大反应”、良性的“星星之火燎原”,而巨型公司的破产”兵败如山倒“也必定是因为恶性循环的“连锁放大反应”、恶性的“星星之火燎原”所致。这也是西方“马太效应”所表述的——好的越好!坏的越坏!;我们的生命就处在这两种境地之中,即——要么就是被“锦上添花”处境,要么就是被“落井下石”的境地。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盛极而衰”这一状态的出现,就是“良性连锁放大反应”与“恶性连锁放大反应”的转折点。

多数事情,它要么就会良性循环,要么就会恶性循环,很少会止于孤立事件,而不发生连锁放大反应的。此需切记!


人生在世,不在“良性连锁放大反应”之中左右逢源,就容易处在“恶性连锁放大反应”之中苦海无边般的挣扎,反之亦然!此不可不查!

万事万物都环环相扣,相互连锁,因此我们的生活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只顾眼前,而要尽量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要尽量看到将做的事情其背后那千丝万缕的相关联的事物。



附:

连锁反应
连锁反应(a chain reaction),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另外,《连锁反应》也是内地歌手瞿颖2005年发行的专辑名称。
电影《连锁反应》是1996年上映的美国惊悚动作片,由安德鲁·戴维斯指导,基诺·里维斯主演。歌手林姗姗和陈慧娴都有名叫《连锁反应》的歌曲。
中文名 连锁反应 外文名 a chain reaction 读    音 lián suǒ fǎn yìng 释    义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义   链式反应 用法   作成宾语;可形容事物的联系
目录
1 蝴蝶效应
2 举例
蝴蝶效应编辑
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这个现象称作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比比皆是
“蝴蝶效应”的理论以实证手段证明了中国1300多年前《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古人认为微小改变会对未来有很大影响因此古人很痴迷于旺福 来改变未来运势。
2003年,美国发现一宗疑似疯牛病案例,马上就给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带来一场破坏性很强的飓风。扇动“蝴蝶翅膀”的,是那头倒霉的“疯牛”,受到冲击的,首先是总产值高达1750亿美元的美国牛肉产业和140万个工作岗位;而作为养牛业主要饲料来源的美国玉米和大豆业,也受到波及,其期货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但最终推波助澜,将“疯牛病飓风”损失发挥到最大的,还是美国消费者对牛肉产品出现的信心下降。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恐慌情绪不仅造成了美国国内餐饮企业的萧条,甚至扩散到了全球,至少11个国家宣布紧急禁止美国牛肉进口,连远在大洋彼岸中国广东等地的居民都对西式餐饮敬而远之。这让人联想到时下的禽流感,最初在个别国家发现的禽流感,很快波及全球,就算在没有发现禽流感的地区或国家,人们也会“谈鸡色变”。
举例编辑
再比如,你能想像得出一个美国人抽烟和中国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吗?假设美国现在有一个人抽烟,不小心把没熄灭的烟头扔在了床边,然后出门上班了,大约20分钟后,烟头慢慢引燃床单,火越来越大,逐渐蔓延到左邻右舍,引起煤气罐的连环爆炸。
这时的美国人已经对“恐怖袭击”胆战心惊,而这个肇事者(扔烟头的人)却忘了自己曾扔过烟头,于是在一时无法查明原因的情况下,暂时被定为“恐怖袭击”。
这样,惊恐万状的人们纷纷抛售股票,引起股市大跌。人们下降的消费信心影响了整个美国经济,最后造成美元贬值,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从而导致以原材料为基础的商品价格上涨,引发中国的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


-------------------------------------

据说,宇宙产生于大爆炸;核爆由原子核裂变导致;生命孕育诞生也源于细胞裂变;病毒也是靠裂变复制而迅速爆发的,相反,宇宙的消亡坍塌也是呈倍增状“匀加速”而越来越快的消亡坍塌的;生命的死亡也是细胞呈“匀加速”状不断加速死亡的结果;个人与企业的飞黄腾达也是如此,其兵败如山倒之时也是如此;一个政权的崛起与消亡也是如此。——由此可以猜测,由于宇宙、原子核缘起与裂变爆发,那么由它而生的万事万物,包括生命体、企业等等也都可能同等的具有这种裂变、加速发展或消亡的“基因”,并且它们也都会以此而运行。

-----------------------------

在世界范围内,自由主义的进展呈现为——进三步,退两步,持续往复的波动前进,而集权主义的消亡也是波动拉锯式的逐步式微。宏观上自由必胜,微观上艰难曲折。于此类似:一个宏观上颇具前景的产品与企业也必将如此,而一个“夕阳产品产业”也常常是波动拉锯式的逐步式微。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投入到“朝阳事业”中去,尽量不要投入“夕阳事业”里。同时,即便我们投入了“朝阳事业”但期间的艰难曲折、往复拉锯、进三步退两步等情况,也是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在顺风顺水之时不要大喜过望,而在遭遇曲折艰难之时也不必过于消极绝望。

--------------------------------------

生命过是一个一闪而过的瞬间片段

在我们能看到感知到世界里,一切生命都是一个物质能量转化的过程,而在不断转化的慢慢长路中,我们现在的生命过程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片段而已,正如白居易在《对酒五首》的诗词中所说“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因此,从宏观上看,一切都不必过虑,一切都只是瞬间,一切都将过去,没什么值得惶恐过虑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